用人必須根據人的特長領域性,堅持區別對待、因人而用的法則。用人時應該注意先要了解和弄清楚使用對象的特長是什麼,這種特長適用於哪個領域,按照人的特長派用場,使工作領域與人的特長對口。工作領域和人的特長兩者中,應把考慮的重點放在人的特長這一方,要因人而用,不要削足適履,人為地強求別人改變或放棄自己的特長勉強去適應工作。善於用人的領導者,總是針對人的特長領域安排適宜的工作,分派適合的任務,以發揮人的特長優勢。
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從浙西得到“四賢”。他根據他們各自術業的專攻,予以不同使用。劉基善謀,讓他留在身邊,參與軍國大事;宋濂擅長於寫文章,讓他主理文化;葉琛和章溢有政治才幹,便派他倆去治民撫鎮。
拿破侖也很注意按人的特長去用人,他所組成的政府,立法、財政、內政大臣都是由學有專長的著名學者擔任。按照特長領域性去用人,常常會收到最佳的用人效果。
2.按特長的變化而用
人的特長雖然隻適用一定的領域,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人的特長還具有轉移性,可以從這一領域向另一新的領域發展,發展的結果往往是新領域特長超過原領域特長。這種特長轉移的現象在人類的創造發明活動中可以找出許多的例子,如新聞記者休斯發明電爐,獸醫鄧洛普發明輪船,畫家莫爾斯發明電報,軟木塞的經銷商人吉勒特發明安全刮胡刀,記賬員伊斯曼發明新的照相技術等。
這些特長轉移的人,往往是難得的優秀人才。他們之所以發生特長轉移是因為創造性思維活躍,敢於衝破習慣的束縛,善於進行創新活動,具有一般人所不及的開拓精神和創造能力。
發現人的特長轉移之後,領導者要及時調整對人的使用,要盡可能地重新把他們安排到適合新特長發揮的工作領域,為保護新特長的發展,促進新特長的發揮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3.把握最佳狀態,用得其時
人的特長隨著人的年齡、精力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它的變化軌跡呈曲線,一般是剛開始時向上,到峰值期的時候,保持一個階段,然後就向下變化。
由於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個人的特長變化速度有快有慢,峰值期的持續時間有長有短。
了解了人的特長的衰變性,領導就要講究用得其時,要在人的特長上升階段和峰值期予以重用,以便充分讓他們的特長發揮作用,不要等向下變化了再用。到了那時,人的特長發展階段和高峰保持階段已過,再用就很難起到揚長的作用了。
4.善於開發、挖掘和培養人的特長
人的特長具有用進廢退的性質,特長越是用它,它越能發展,越能增進它的優勢;相反,如果不用它,它得不到增進發展的機會,久而久之,就會退化萎縮。
用人應懂得人的特長用進廢退的道理,要善於在使用中開發、挖掘人的特長,促進人的特長發展。發現和看到人的特長而不使用,不僅是最大的人才浪費,而且也是對人才的一種可怕的壓抑。
5.強中更有強中手
一個人的長處是相對其他人來說的,是通過比較才被人承認的。說某人在某方麵優異、能幹隻是說相對地比他人表現得更好些,更突出些,並不能就此把某人的長處看做一方麵最完美、某一領域最頂尖的要才。所謂“山外青山樓外樓”“強中自有強中手”就說明了特長相對性的道理。
認識了人的特長相對性之後,在挑選作用對象時領導者就要堅持擇優原則,做到以特長取人,誰的特長突出,誰的才幹最好,誰的能力最強,就任用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