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掌握高超的用人之道,領導者必先要做到知人善任。知人,就是要了解人,指的是對人的考察、識別、選擇;善任,就是要善於用人,指的是對人要使用得當。把每個人才都安排到適當的崗位上去,充分地讓他們發揮出自己的特長,施展才幹。
知人善任,從蕭何月下追韓信說起
韓信年輕的時候,家裏很窮,經常連飯都吃不上,隻好東求西討地向人家要一點吃的。有一次,他挎著寶劍在街上行走,一個惡少攔住他說:“你敢用劍殺了我嗎?不殺,你就從我胯下鑽過去。”韓信不跟他計較,就從他胯下鑽了過去。惡少和周圍人哈哈大笑,說他是膽小鬼。項梁起兵反秦,韓信背著僅有的一把寶劍去投奔,在項梁手下當了一名小兵。項梁戰死以後,韓信又跟著項羽做了郎中的小官。他曾幾次給項羽獻計獻策,項羽都沒有采用。韓信一氣之下,離開項羽,投奔到了劉邦門下。劉邦也沒有發現韓信是個人才,隻是叫他做了個治粟都尉,負責經辦糧草一類的事情。
最早跟著劉邦起兵的蕭何,是個善於識別人才的人。蕭何曾經找韓信談過幾次話,發現韓信是個了不起的將才,準備找機會向劉邦推薦。可是還沒有等蕭何推薦,韓信卻以為劉邦不肯重用他,就在一個晚上,背著寶劍,偷偷地逃走了。
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了,很是惋惜。他來不及向劉邦說一聲,就騎上一匹快馬,乘著月色,親自去追趕韓信。
韓信匆匆忙忙地出去,由於道路不熟,又找不到人問路,正在山穀中徘徊。他借著月色,看見遠遠的一個人騎著快馬追來,嚇了一跳,趕緊沒命似的向前飛跑。蕭何看清楚前麵使勁奔跑的那個人,正是自己要追趕的韓信,就大聲呼喊:“韓壯士!請停一停!”
韓信聽出來是蕭何的聲音,他知道蕭何很賞識自己的才能,就停了下來。
蕭何趕快下了馬,拉著韓信的手,著急地說:“韓壯士,你不能走!漢王是重視人才的,隻要我向漢王一說,他準會重用你。請你不要性急,稍等幾天!”
韓信看蕭何真心想推薦他,就放棄了離開的打算,跟著蕭何回來了。
當蕭何追韓信的時候,有的話一傳兩傳地傳錯了,說蕭何也逃走了。這一下可急壞了劉邦,他像失去了左右手一樣,急得飯也吃不下了。過了兩天,蕭何回來了,劉邦責問他:“你幹什麼去了?為什麼不告訴我一聲?”
蕭何說:“我追逃走的人去了。”
劉邦問:“你去追誰?”
蕭何說:“我追韓信。”
“將士逃亡的很多,別人你都不追,為什麼單單去追韓信?他不就是鑽褲襠的那個小子嗎?”劉邦滿不在乎地說。
蕭何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大王不可小瞧他。別的將士容易得到,像韓信這樣的人卻找不到第二個。大王如果隻想做漢王,韓信的確用處不大;如果想要爭奪天下,像韓信這樣的人才萬萬不能缺少。”
劉邦歎一口氣說:“唉!我當然要爭奪天下!我怎麼能在這窮鄉僻壤待一輩子呢?”
蕭何說:“大王既然想打天下,那就應當重用韓信。您能用他,他就會留在這裏;您不用他,他早晚會走的。”
劉邦說:“照你這樣說,我就封他為將軍。”
蕭何說:“像韓信這樣的人才,做個將軍太屈才了。”
劉邦說:“那我拜他為大將軍如何?”
蕭何說:“那太好了。”
於是,劉邦讓人去把韓信叫來,說要拜他為大將軍。蕭何聽了趕緊製止說:“大王平時對人不講禮教,今天拜大將軍可不能像平日那樣,隨隨便便把人叫來。您如果真心實意要拜韓信為大將軍,就應當選定一個好日子,吃三天素食,然後築壇拜將。這樣才顯出您愛惜人才的誠意。”
劉邦認為蕭何說得有理,就真的照著實行,找了一個好日子,拜韓信為大將軍。
韓信被拜為大將軍之後,覺得自己施展才能的時候到了。他給劉邦詳細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韓信認為能夠與劉邦爭奪天下的隻有項羽一人。項羽雖然勇猛,但是不會用人;對別人表麵上很仁慈,其實很吝嗇;更嚴重的是他失掉了民心,老百姓都很怨恨他。要打敗項羽並不難,隻要反其道而行之就行。韓信建議劉邦要放手任用勇敢善戰的人;得到勝利以後,要把封邑土地封賞給有功之人;更重要的是要努力爭取民心,把老百姓拉到自己這邊來。韓信給劉邦貢獻具體的策略說:“被項羽分封在關中地區的三個秦朝降將,即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原先幫助秦始皇鎮壓老百姓,是老百姓最痛恨的,可以先拿這三個人開刀,然後再往東去跟項羽爭鋒,奪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