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公司生產滑坡,產銷率極低,產品積壓,運轉困難,經營不善,甚至裁員破產的不景氣現象,管理者應如何做呢?

這就需要經營者轉變到推銷觀念上來,各生產公司麵臨的首要問題不再是如何擴大生產規模和提高勞動生產率,而是如何去推銷他們的產品,由此市場營銷觀念應運而生。市場營銷觀念確立了這樣一種信念:公司的一切計劃與策略應以顧客為中心,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與願望是公司的責任。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消費者主義運動的興起與環保意識的增強,社會營銷觀念由此而逐步產生。

公司營銷定位於市場的條件有兩點:

(1)采取目標市場定位營銷

在任何一個市場中,由於顧客人數較多,散布廣泛,而他們的購買要求又截然不同,而且總會有一些競爭者將在這個市場上的特定顧客的服務上占有優勢地位。因此任何廠家試圖為某一市場的全體顧客服務是不可能的,廠家隻有分辨出它能有效為之服務的最具有吸引力的細分市場,揚長避短,而不是四麵出擊,這就是公司在市場細分化的基礎上采取目標市場定位營銷。

(2)強化公司營銷能力,規劃好營銷戰術

強化公司的營銷能力首先要求廠長經理們重視營銷,應該認識到營銷是戰略問題。搞好銷售不隻是一次精彩的促銷活動,也不隻是投入一筆巨大的廣告費用,不隻是靠一兩個優秀的推銷員,也不隻是靠一兩筆較大的訂貨合同。經營者關注的應是如何確保在公司內建立起長期穩定的銷售局麵,應確立銷售創造價值的經營理念。

公司強化營銷,就要建立情報係統。如“長虹”公司的中層幹部定期站櫃台與客戶接觸,力求得到顧客的要求與市場的信息;其總經理一年有1/3以上時間在全國各地了解市場情況,並有上千人的銷售隊伍與顧客接觸,該公司的業績與這些情報係統是分不開的。

預測是對未來事物的預先估計,對於管理者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使預測更完善,如何才能做出一個合理而準確的預測呢?最好的辦法是從曆史記錄開始,以事實為基礎,進行準確預測。

對於任何公司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預測,一個公司就不知道該生產多少產品、生產哪些類型的產品,以及應該雇用多少人來生產這些產品。這些信息又進一步決定了公司需要多少原材料和零部件來生產這些產品,還決定了生產日程,即產品什麼時候應該被生產出來準備運送出去,以及保存成品存貨所需要的儲存空間,還有經營所需要的資金數量。

管理者要涉及一定程度的預測。銷售部門的管理者需要預測產品銷售的數量;生產部門的管理者需要預測生產線將會產出多少產品以及需要多少人來進行操作;資信部門的管理者則需要預測公司可能遭受的壞賬比例。

但是,預測即使對於專家來講也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對未來的推測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在預測中需要考慮如此之多的變量,而且還常常會出現令人始料不及的情況。那麼,管理者如何才能做出一個合理而又準確的預測呢?

最好的辦法是從曆史記錄開始。必須使預測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那就是以事實為基礎。曆史情況顯示了什麼?該部門去年的生產狀況如何?前年的情況又如何?

使用曆史數據是一種經典的預測技術,如果管理者用此進行預測的話,有以下幾點好處:

首先,它能使管理者清楚地看到在這些年裏所經曆的增長或者負增長。過去的足跡可以幫助管理者探索未來。

其次,是幫助找到經營中的季節性變量,並且做出預測。也許數字會顯示出在一年中的某個特定時期產品的需求會下降。管理者可以據此做出預測,在這段時期內減少原材料和人手。

實際上,許多預測者僅僅是把去年的數字拿來,然後加上或者減去一個百分數,於是宣布該年度的預算。

這個辦法足夠簡單的了,但有時它卻是合情合理、十分精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