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幫腔附和好手的最好辦法是仔細傾聽對方說的話,如果心不在焉地聽人說話,便有可能在不關痛癢的地方幫錯腔。但是,有些不善傾聽別人說話的人,由於拚命地想表達自己的意見,有時會在刹那間變得心不在焉。這是因為急著表現自己頭腦好,打算向對方說些中聽的話,因此對方的話隻聽到一半便心不在焉了。
偶爾丟來幾句中聽話,是無法收到溝通效果的。彼此將內心想法完整地相互交換,才能達到溝通目的。為了思考說些合情合理的話因而忽略對方所說的內容,抑或在中途加以妨礙時,彼此將無法相互理解。與其如此,還不如從頭到尾一言不發地仔細聆聽,更能讓對方感到稱心。
年歲大的人尤其喜歡向年輕人說道理。因為幾乎無人是討厭說話的,所以隻要你練就洗耳恭聽的工夫,對方必然會以相當親切的態度對待你。雖然抱持“聽老年人數說往事令人心情沉悶”想法的人不少,然而除了可以建立人際關係之外,聆聽上司或前輩說的話,也可以增加自己的見聞。畢竟,對於先出世的人而言,有義務向晚出世的人傳遞往事。他們並非單純地陶醉於往事,或隻談過去顯赫的功績而已,他們說的話,大多是為了晚輩的利益。憑這種力量,社會才能不斷進步。倘若傾聽過前輩們的成功或失敗經驗後未能進行個案研究,自己也有可能重蹈覆轍。
由於前輩的話帶有過去時成分居多,所以你不可囫圇吞棗,應該自行過濾後再加以消化。隻是,基本上聆聽他人說話是一種好習慣,仔細傾聽並且讓對方感到心情愉快才是重點所在。
當然,傾聽人言,主要是從中獲取辦事的點子。
怎樣才能衡量一個人呢?早在1926年,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馬布丁就提出了著名的一個觀點:“人性見於金錢。”他認為:“如果用對待錢的不同態度和方式去衡量,就可以斷定一個人的性格。”為此,他提出了“用錢衡量人”的察人術,主要包括:
(1)有人屬於吝嗇型,喜歡根據預算的方式用錢,這種人雖然很守信用,可惜沒有人情味,因為不談感情,所以一切行為都很冷淡。
(2)有錢的時候,用錢如流水;身無分文的時候,則一毛不拔,這種人屬於抑鬱質的類型。
(3)有人甚至肯貸款買東西,這種人是歇斯底裏的氣質,不懂得隱藏自己的欲望,而且虛榮心很強。
(4)在女性那種衝動性的購買行為裏,隱藏著欲求不滿的意思。
(5)有人在生活方麵很節省,但卻不惜耗費巨資於自己的興趣,這種人具有偏執的性格,同時,在他的內心含有矛盾與自卑。此外,他也不善應酬,交際當然不好,一旦成為莫逆之交時,他卻會推心置腹地無所不談。
(6)有人對於儲錢津津樂道,把儲錢看成一種目的,這種人大體上對於金錢懷有強烈的自卑感與矛盾的心理。
(7)即使犧牲生活費,也會念念不忘投資生意的人,是屬於對任何事情自己都有一套說辭的類型。
(8)不信任銀行,而隻信任現金的人,大部分都屬於內向性的分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