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敢於改變思路謀求新天地(1 / 2)

沒有創新,肯定會毫無作戰能力。創新即突破常規,創造機遇,找到新招。因此,要敢於改變思路謀求新天地。

創新意識,猶如一層窗戶紙,不捅破不明白,而捅破這層窗戶紙是十分容易的,一旦捅破,一切都明明白白了。

其一,我們將要麵對的未來世界,不是一個故步自封的世界。而是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而這種競爭,主要是創造力和創造性的競爭。其二,真正創造性活動的指向,基本出發點不應當是要妨礙別人幹什麼,而是應當促進人類社會活動(也包括自己所創事業)的進展。“布裏丹的驢子”的故事很能說明問題。

有一頭驢子,它肚子很餓,而在它麵前兩個不同方向上等距離地有兩堆同樣大小、同樣種類的料草。驢子犯了愁,由於兩堆料草和它的距離相等、料草又是同樣的數量和質量,所以它無所適從,不知應該到哪堆料草去才是最短距離,才最省力氣,於是在猶豫愁苦中餓死在原地了。

這則寓言其寓意是深刻的,除了故事創造者們的批駁布裏丹環境決定意識的觀點外,它還揭示人們:許多時候,隻要有點創造意識,就會煥發創造行動,就會有活力;而呆板凝滯是足以扼殺創造性的。

前幾年,有個人賣一塊銅,喊價28萬美元,好奇的記者一打聽,方知此人是個藝術家。不過,對於一塊隻值9美元的銅來說,他的價格是個天價。他被請進電視台,講述了他的道理:一塊銅價值9美元,如果製成門柄,價值就增值為21美元,如果製成工藝品,價值就變成300美元,如果製成紀念碑,價值就應該值28萬美元。他的創意打動了華爾街一位金融家,結果那塊銅最終製成了一尊優美的胸像——也就是一位成功人士的紀念碑,最終價值為30萬美元。從9美元到30萬美元之間的差距就是創造力,或者說創造力的價格。

奧列佛·溫特·懷斯曾說:“人的智慧如果滋生為一個新點子時它就永遠超越了它原來的樣子,不會恢複本來麵目。”

創造力本身不是奇跡,人人都具備它,但它產生的成果卻應該被冠以奇跡的美稱。至於創造力的含義,我們這樣來理解它:

(1)創造力:對你來說,隻要是新的點子的產生,都應歸於創造力,也就是說創造力就是創新的能力。

這一點需要強調的是,隻要對你來講是新點子就行了,因為別人在你之前完全可能已經有過你的想法了。

另外,創造力的含義還得包括以下三點:

(2)創造發明:也就是將創意實際運用。

(3)有創造力的想法:這是與身俱來的天賦。隻不過有很多人需要通過學習、訓練、指導、開發和應用而已。

總的來說這是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一項優秀技能。

(4)有創造力的人:他們的特點是能夠克服各種對創造力的妨礙,特別是自己無意中對自己的束縛,並充分地應用創造能力改造生活和各種層麵。

須牢記一條真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應用創造力,同時在應用中增強這種可愛的能力。

也許有人認為,高智商就意味著高超的創造力。但這是一種錯覺,至少不完全對。

已故的肖爾米克斯博士是世界經濟理論界的泰鬥,在他獲得經濟學界某個最高級別的大獎後,回到故鄉,並拜訪了當年就讀的中學。他自己也很驚訝當時成績的一般,再看智商時,智商分數不過90,也普通得無奇可言。

他愉快地解釋:“創造了不起的經濟理論其實不算奇跡,隻有戰勝自己的智商才真正了不起。”

這表明智商不等於創造力的道理,並為眾多苦於智商不高的人們提高創造力指出了增強信心的依據。

令人驚奇的是,幾乎所有時代的心理學家們都發現成人欠缺創造力,這個現象令很多成人擔心和焦慮,從而認定創造力可能是某種天賦,並非人普遍具有的本能之一。這一點,從研究資料中顯示出來,心理學家們針對45歲的年齡層進行創造力測驗,結果隻有5%的人被認定為有創造力。接著又對20至45歲之間的成人進行創造力測驗,結果竟然也隻有5%的人合格。這個結果令心理學家們萬分沮喪,幾乎要判定創造力是特殊人物才具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