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性詢問
假設性詢問是通過類似這樣的句式來詢問顧客:“如果……,(你)會……”“僅僅假設一下……”它可以
實現兩個用途:一是通過假設性詢問,探知顧客想要什麼;二是通過假設性詢問,可以把顧客帶進美好的願景裏去,感受產品的利益和好處。因為是假設,顧客的壓
力小,會在比較輕鬆的氛圍裏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比如:
“如果您現在有100萬,您最想做的是什麼?”
“如果讓您來設計一輛家用轎車,您會如何設計它?”
“如果是您的同事來購買的話,您覺得他會購買什麼價位的車?”
“如果要做一些改變,您會做哪些改變?”
“如果有一部智能手機,您會用它來做什麼?”
“如果您現在就擁有了這輛寶馬,您會開心嗎?”
總之,因為一切是假設,顧客可以在無壓力、較為輕鬆的心情下回答問題。
“肯定式”詢問
這是顧客必須回答或傾向於回答“是”的詢問。什麼樣的問題會讓對方傾向於回答“是”呢?
客觀事實。比如:“今天天氣很好,是嗎?”
迎合對方的想法,即說對方認可的事情和觀點。比如對方是劉德華的歌迷,就可以問:“劉德華是個很好的歌手,是嗎?”
利用自尊和虛榮心讓對方回答“是”。比如:“您肯定是個樂於助人的熱心人吧?”
利用自我辯護和守諾意識讓對方回答“是”。比如顧客對你說他喜歡聽銷售冠軍的講座,於是問顧客:“如果有一個銷售冠軍的講座,您一定會來聽,是嗎?”
激發和引導、順應對方需求來使對方回答“是”,比如天很熱的時候,詢問對方是不是渴了;對方是年輕小姑娘,就問她:“想找個白馬王子吧?”
問題的表述要簡單,便於對方快速思考和給出簡單的答案。
很多情況下,我們設計肯定式詢問的目的是最終轉移到第四種肯定式詢問上來。顧客不斷地回答“是”還有利於在顧客和銷售間建立一種良好的信任和互動關係。請看下麵的案例:
以下是課程銷售在和客戶溝通的一段對話,充分發揮了“肯定式詢問”的功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銷售:“鄧總,21世紀最重要的資源不是資金,是人才,您認同嗎?”
鄧總:“嗯,是這樣的。”
銷售:“我在和其他企業老總交流的時候,他們都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人才不好找,更糟糕的是,招到了留不住。鄧總,您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
鄧總:“我們這也有這種情況,確實很讓我頭疼。”
銷售:“其實,我和很多企業跳槽的員工交流過,他們跳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對他們隻使用,不培養,讓他們感覺不到自己的成長。鄧總,您聽到過類似的議論嗎?”
鄧總:“聽到過。”
銷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很多企業建立和完善了員工培訓體係,經常邀請知名講師到公司內部培訓員工,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鄧總,您覺得這樣做有效果嗎?”
鄧總:“會有效果的。”
銷售:“鄧總,如果您要邀請講師到公司內部進行培訓,您最看重什麼呢?”
鄧總:“培訓質量!大家聽後有收獲。”
銷售:“那麼,您覺得什麼樣的才是有質量的?”
鄧總:“講師要有3年以上的實際工作經驗,授課次數已經有10次以上,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能夠根據我們提出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講授。我希望員工不僅能聽懂,更要能在現場掌握一些技能。”
銷售:“那麼,鄧總,如果有一位培訓師符合您所說的這些要求,您會不會考慮邀請他到企業來做培訓呢?”
鄧總:“會的。”
銷售:“好的。鄧總,現在我鄭重像向您推薦一位這樣的培訓師和他的課程……”
2.將產品特性轉化成顧客關心的利益
在鋼琴最初上市的時候,鋼琴製造商宣傳鋼琴是用最好的木材製作的。結果無人問津。
後來,鋼琴製造商改變了宣傳策略,改為宣傳:“將您的女兒訓練成貴婦吧!”結果,鋼琴被搶購一空。
為什麼呢?相比“這是什麼”,顧客真正關心的是“與我何幹”。當銷售把對鋼琴介紹的重點由特性轉移到利益和好處上來之後,鋼琴就不愁銷路了。
這個案例很好地體現了“FAB”的原理。“FAB”是feature、advantage、benefit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寫字母,指的是銷售在介紹產品時要遵循特性、優點、利益這樣一個順序原則,優點比特性重要,利益比優點重要。與其說特性不如說優點,與其說優點不如說利益。這三者如何區分呢?
特性(F):特性是指有關產品和服務的客觀事實,它不會因評判者的改變而變化。比如,某手機的外殼是由合金材料製成的,這是客觀現實,不會因評判者不同而有變化。
優勢(A):優勢來源於比較,要麼與過去比,要麼與競爭產品比。潛台詞和標誌性詞語是“與……相比……”。其結論會因比較物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剛剛提到的那款合金材料外殼的手機,與其他材質的手機相比,這款手機更耐磨,這就是由特性帶來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