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盤活水利資產,參與市場化運作
水利工程所形成的資產中有部分是具有收益性的,具有增值的功能,可以將其從公益性資產中剝離出來,作為資本來參與市場化運作經營。水利良性資產的商品化,會使水利建設由簡單的生產過程變成資本經營,在不失去政府掌控的前提下,一分的財政投入可拉動一分的民營資本投入,並撬動四分的信貸資金,從而實現六分的投資,使水利工程建走向良性發展的道路。
三是預支未來投入,超前負債建設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一次性的投入往往是財政資金的幾倍,甚至幾十倍,若考慮現階段的政府投資及融資能力,此類將無立項建設的可能。但我區水利基礎設施薄弱也是製約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資源性與工程性缺水並存、防洪工程體係不完善、部分河流缺乏控製性工程、城市防洪排澇標準低等問題存在,使我區加快水利改革發展刻不容緩。近年來,許多行業都創新了投融資模式,如住房投資,我區水利基礎設施可參照,預支未來的投入負債建設,加快水利事業的建設步伐。
四是引導社會資本多樣化,加強公私合作
水利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不僅要有財政資金的支持,更要引導社會力量成為投資主體。建立水利基礎設施投融資體製,合理劃分政府和社會投資範圍,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兩個方麵的積極性,從而打破自然壟斷,引入競爭機製,提高經營效率。同時,加強公私合作,建立特許經營製度,發展BOT、TOT、BT、BOOT、BOO等多種特許經營融資模式,使政府在經營性項目上逐漸退出投資市場,從投資者逐漸轉變成監管者,並通過資產重組籌集資金進行水利的再次投入,使水利財政資金效益最大化。
五是進一步發揮財政貼息資金的政策扶持、引導作用
為國家基本建設項目貸款提供財政貼息,是引導信貸資金投資基建項目的重要手段。由於目前現行財政貼息政策僅限於中央,且補貼率不高於3%,貼息期限不超過5,就水利總投資需求而言,當前財政貼息政策引導信貸資金的乘數效應尚未充分發揮。當前,應進一步擴大中央水利工程財政貼息的規模,提高貼息率、延長期限以及創新貼息方式,並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出台水利工程財政貼息政策,充分發揮財政引導信貸資金投資水利的作用。
三、結論
我區未來5-10年水利的大規模投入為水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曆史難得機遇,但有限的財政資金又限製了水利的長效投入,為此,改變政府投資職能、探索新形勢下的投融資模式,發展適合於水利的金融衍生產品,服務自治區水利事業是水利部門與銀行金融機構共同探討的課題,也是實現水利跨越式發展的有效保障。
(作者單位:內蒙古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