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投融資體製改革淺析(1 / 3)

經濟工作

作者:於淑燕 王海彬

水,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是事關人類生存的大事;水利作為現代農業不可替代的基礎性設施,具有很強的公益性、戰略性。隨著我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對水利工程的需求日漸凸顯。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幹意見》以及內蒙古自治區一號文件的下達,將水利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為我區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又一重大發展機遇。充分利用新形勢下的投融資政策,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杆作用,打造多元化投融資格局是打破我區水利融資瓶頸的主要途徑。為此,探索新的投融資模式,加快我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尤為重要。

一、我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現狀

我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的實踐,從內蒙古水務投資有限公司的發展曆程上可見一斑。

為改變內蒙古水利建設長期以來受製於資金短缺、水利建設事業發展緩慢的狀況,2005年,內蒙古水利廳在國家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指導下,大力推進水利投融資體製改革,按照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水利建設投融資模式,整合廳屬企事業單位的資產,組建了內蒙古水務投資有限公司。2009年6月19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召開第8次常務會議,將水投公司確定為自治區級水利投融資平台,同意增資注冊到42.54億元,確定水投公司具有融資建設自治區級大中型水利工程的項目法人資格,負責投資項目的建設和管理並承當還貸主體。水利廳作為水利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負責監管其對政府授權範圍內的水利國有資產的運營管理。

水投公司積極發揮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平台的作用,以財政專項資金為引擎,以政府信用為基礎,以大型水利國有企業為載體,通過水利建設投融資範疇的不斷拓展,一個“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格局基本形成。通過積極參與自治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投公司的資產規模得到了迅速壯大,到2010年底,總資產已接近百億元。

水投公司借助政府投融資平台的優勢,成功運作實施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水利工程。比如,由水投公司與二連浩特市政府共同投資建設的二連浩特第二水源地供水工程在2010年7月正式通水。該工程總投資18485.96萬元,日最大供水量為3萬立方米,工程通水後徹底改變了二連浩特市供水能力不足、限時供水的局麵,並可滿足該市2020年前的城市居民飲水需求。再如,水投公司投資建設的滿洲裏汙水廠升級改造工程在2010年建成並運行,將中水供給黃金集團烏山礦作為工業用水,同時取得了《工業用再生水資源綜合利用認定證書》。同年7月,國家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和自治區環保廳領導視察烏山礦時認為,“中水回用解決了烏山礦長期解決不了的選礦用水問題,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形成了良性產業鏈”。水投公司投資建設的另外一項工程——內蒙古黃河鐙口工業供水(一期)工程,是自治區的重點工程,備受自治區政府、包頭市政府、鄂爾多斯市政府關注,該工程總投資3億多元,以黃河水為水源,工程建成後將為沿黃兩岸工業發展提供用水保證,為打造沿黃經濟圈,改善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的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作出貢獻。

2010年8月,水投公司被國家發改委批複為黃河內蒙古段近期防洪工程項目法人單位,負責實施黃河防洪工程的建設。目前,水投公司正在實施的興安盟工業園供水工程、滿洲裏引水入市工程、赤峰市經濟轉型試驗區供水工程、元寶山平莊三水源供水工程、錫林浩特東部工業園供水工程、呼倫貝爾紮蘭屯揚旗山水利樞紐工程、包頭市土右旗工業園區供水工程等30餘項工程,都是事關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民生工程。工程建成後將給內蒙古經濟社會的快速、平穩發展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這些工程不僅體現出顯著的經濟效益,還將在改善民生、保護生態環境、節約水資源等方麵發揮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