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工業行業內部結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
目前拉動廣西北部灣區域經濟增長,主要靠汽車、電力、化工、水泥、鋼鐵等傳統支柱產業,而這些產業具有明顯的高碳特征。在工業內部加快發展高附加值的高技術產業和低耗能產業,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汙染排放強度。北部灣區域經濟產業發展把工作重點放在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等方麵,在產業布局、產業結構調整,提高附加值等方麵下功夫。
在保持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前提下,加快推動具有高耗能特征的食品、鋼鐵、汽車、有色金屬、建材、電力等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發展信息業、谘詢業、科教文衛以及法律、會計等中介機構。要大力推動電子商務、遠程教育等新興服務業的發展,加快高新技術在金融、谘詢、貿易、文化等服務領域的應用與推廣,增強北部灣地區服務業的競爭能力。
(四)加強區域互利合作
由於區域之間的分工與合作,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大大降低各自的生產成本,促進各方效率的提升,有利於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增長、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係,促進全麵、協調、均衡和可持續發展。廣西北部灣作為連接中國與東盟、粵港澳與西南地區的核心區域,在多區域合作中發揮核心帶動作用,參與國際國內低碳經濟合作潛力巨大。應發揮比較優勢,拓展低碳經貿合作;優先推進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開發,打造“低碳”北部灣;借鑒“低碳世博”模式,打造“低碳”中國-東盟博覽會,開設中國-東盟低碳論壇,促進中國-東盟低碳經濟合作。
(五)構建產業生態工業園區
北部灣經濟區充分考慮生態環境的特點,在較紮實的工業基礎和高標準的環境保護基礎上,依托現有的燃煤電廠、糧油加工、林漿紙一體化項目、中石油1000萬噸煉油廠等重大項目及其後續項目,抓緊建設果蔬、海產品、鋼鐵等深加工業,建成一個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生態工業園區。
(六)建立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低碳經濟體製機製
廣西北部灣地區低碳經濟的發展,尤其需要有體製機製上的保障,確立企業的主體地位,發揮好市場的主導作用和政府的推動作用。廣西區政府要製定、出台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總體方案、相關能源立法,推行低碳財政、稅收、融資等優惠政策;整合區域優勢資源,大力引進戰略投資,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掌握核心和關鍵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跨國經營視野的低碳經濟龍頭企業或企業集團;建立和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能源資源市場體係,形成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價格形成機製,資金保障機製;創新人才培養機製,加大低碳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引進力度;將能源資源消耗、生態環境損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評價體係,全麵落實綠色GDP考核幹部任用督導機製。
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以低碳經濟為核心的新產業革命方興未艾。麵對低碳經濟時代的新機遇、新挑戰與新要求,我們應該結合北部灣現有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以及戰略優勢,用戰略性的眼光、係統性的發散思維方式,從全球化的視角出發,以製度改革為保障,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打造一個具有經濟生態位、政治生態位與文化生態位融合的經濟區;從而真正實現北部灣經濟區和諧、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作者單位: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