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思考(2 / 3)

(一)生產技術,資源利用率以及傳統觀念的落後

目前廣西的生產技術、資源利用率以及傳統觀念都在阻礙著北部灣經濟區進行低碳改革的步伐。一些科技含量較高、附加值高的清潔能源產品和技術停留在初級階段;能源技術的落後也成為製約北部灣區域低碳經濟發展的一個障礙。另外,人們低碳消費意識淡薄,沒有養成良好的節能減排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

(二)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

由於特殊的自然條件、經濟結構和布局,北部灣經濟區生態環境問題尤為嚴重。大氣、水體、固體廢棄物等環境汙染逐年加重,水土流失、荒漠化危害也非常突出。盡管廣西在生態環境整治方麵取得較大成績,但由於粗放增長方式沒有得到轉變,致使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由此引發和加劇了多種社會、經濟矛盾。日益短缺的水、土資源正在被汙染、破壞,嚴重影響北部灣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安定。

(三)山區林立,交通設施不完善

廣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區,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長期以來由於北部灣經濟區交通設施不完善,已經形成了高汙染、高耗能、超重型的產業結構,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低、消耗強度大、環境承載能力弱,經過多年的發展,資源環境問題已經非常突出。

(四)公民思想保守,網絡溝通不足

由於廣西屬於後開發地區,所以很多思想和文化在北部灣經濟區不夠擴展和深人人心,“官本位”思想現象還是較為嚴重,在民眾心目中,仍然沒有服務型政府的意識,這一方麵是由於政府自己本身服務和宣傳的不到位,另外也是民眾的思想過於保守,不願意相信政府的改革。北部灣經濟區的城鄉均等化服務不均,也造成了網絡溝通不暢的現象,使政府在低碳經濟方麵的政策的製定或執行上不能群策群力。

四、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低碳經濟的對策思路

低碳經濟實質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製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為確保廣西“十二五”減排目標的實現,必須采取各種措施,促進北部灣經濟區低碳經濟發展。

(一)倡導綠色消費方式,樹立低碳經濟理念

低碳經濟不僅僅牽涉到地區、政府和企業的產業選擇問題,也牽涉到社會公眾平時的行為習慣問題。通過宣傳教育,使人們樹立綠色能源、綠色生產、綠色產品、綠色消費、綠色住宅、綠色交通的新理念。作為後發展地區的廣西北部灣,決不能重複先汙染後治理、先低端後高端、先粗放後集約的傳統工業化路子,必須樹立低碳經濟理念,把發展低碳經濟成為北部灣經濟區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戰略選擇。

(二)發展壯大區域循環經濟,重點抓好工業節能減排

循環經濟是一種善待地球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為“自然資源→產品和用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從而使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控製在盡可能低的程度。通過資源的綜合利用,使廢棄物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抓好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控製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增長;抓好運行設施監管,從嚴查處造假行為。積極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循環經濟發展,鼓勵企業建立循環經濟聯合體,在製糖、鋁業、錳業、石化、建材等重點行業構建循環利用產業體係,推進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加快建設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示範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