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動經濟轉型發展建設幸福鄂爾多斯(3 / 3)

(二)堅持城鄉統籌,全麵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

沒有農村牧區的發展就沒有全市的全麵協調發展,沒有農牧民的小康就沒有高標準的整體小康。針對鄂爾多斯市農牧業生產條件差、農牧民人口過於分散的實際,必須走人口向城鎮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基地集中的路子。第一,加快中心城區改造建設步伐,著力提高人民群眾宜居宜業和幸福指數水平。要把宜居宜業、提高幸福指數作為城市規劃的核心理念和首要選擇,既要深入挖掘地區文化內涵和鄂爾多斯蒙元民族文化元素,又要千方百計增加綠地、增加水麵,體現城市的生機與靈氣;既要充分考慮居民出行、上學、就醫、購物消費、文化休閑等日常生活的便捷性,又要充分為居民營造青山綠水、空氣清新、空間開闊、風光優美的環境。要大力推進中心城區建設,堅持提質與擴容並重,改造與建設同步,加快東勝區建設改造步伐,做大體量,集聚高端要素,率先形成現代化大城市規模。要全力推進阿康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區域管理一體化發展,快速集聚人氣、商氣,打造生態型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區。要集中打造樹林召、薛家灣副中心城市,提升錫尼鎮、烏蘭鎮、嘎魯圖鎮、敖勒召其鎮和上海廟等重點城鎮發展水平,增強綜合承載能力、集聚吸納能力、公共服務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要進一步加大東勝鐵西三期開發建設力度,全麵推進罕台城鄉統籌示範區、銅川汽車產業園區、鄂爾多斯裝備製造園區建設,全麵推進東勝“三川三園”、伊金霍洛旗紅海子濕地、烏蘭木倫河道整治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努力創造國家園林生態城市,使中心城區變得更現代、更美麗、更文明。第二,按照一步規劃、分步推進、分類指導的原則,紮實推進自治區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建設,力爭到2015年形成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製度框架。要製定不同的建設模式、建設標準和配套政策,集中建設新農村新牧區試點,分期解決農牧業轉移人口的住有所居、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以及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

(三)強化基礎設施和生態文明建設,營造文明祥和、美好幸福的生活環境

要按照水資源持續利用規劃,加快南北兩線供水、水權置換、黃河取水口等重大供水工程建設進度,確保城市、工業、居民用水需求。要加快規劃內的公路、鐵路建設,全麵完成鄂爾多斯機場改擴建任務。要下大力組織實施好退耕還林和“四個百萬畝”、“五區綠化”、“企業碳彙林”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推進工礦區環境汙染治理。要大力弘揚“崇尚文明、崇尚榮譽、崇尚創新”的鄂爾多斯品格,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動員全社會力量,把鄂爾多斯市早日建成全國文明城市。

(四)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更大力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堅持政府主導、多元投入的原則,積極推進幼兒園標準化建設和蒙古族學校、職業學院新校區建設,全麵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改造建設任務。繼續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造成果,啟動“國際健康城市”創建活動,加快推進公共衛生服務設施和衛生應急體係建設,完成社區綜合醫院、基層衛生院和嘎查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信息化、網絡化、標準化建設任務。健全和完善公立醫院基本藥物配備使用製度,鼓勵支持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大力發展中蒙醫藥事業。要加強公共文化、體育、休閑服務體係建設,為人民群眾營造文明、祥和的生活環境。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要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和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經營性、財產性、工資性和轉移性收入,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要切實加大扶貧開發力度,著力解決少數民族絕對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問題,從而逐步縮小差距,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鄂爾多斯的轉型時不我待,鄂爾多斯的發展催人奮進。人們有理由期待,隻要堅持把科學發展作為推動工作的行動指南,堅持在全國發展大格局中謀劃鄂爾多斯發展的理念,堅持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堅持以人為本、富民優先、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鄂爾多斯的明天一定會更加輝煌,鄂爾多斯的人民一定會更加幸福。

(作者係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督查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