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轉型發展戰略的研究與思考
調查歸來
作者:賈來寬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抉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作為以傳統農牧業和煤炭資源型經濟為主的鄂爾多斯市,“十二五”期間以及今後更長一段時期內要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建設幸福鄂爾多斯,強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本文結合筆者近幾年多次對鄂爾多斯經濟社會發展、結構轉型、統籌城鄉、富民強市等問題的實地調查分析,對鄂爾多斯轉型發展問題進行了一些研究探討,現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和思考,與大家商榷。
一、鄂爾多斯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前的鄂爾多斯市是內蒙古最為貧困落後的地區之一。全市8個旗區中有5個國家級扶貧工作重點旗縣,占全區31個國家級扶貧工作重點旗縣的近1/6;3個自治區級扶貧工作重點旗縣,占全區29個自治區級扶貧工作重點旗縣的1/10強。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一五”時期,鄂爾多斯市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曆史機遇,攻堅克難,開拓創新,通過科學利用優越的資源條件,高起點引進和配置生產要素,利用後發優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鄂爾多斯由一個貧窮落後地區一躍成為全國改革開放30年開拓成功發展之路18個典型地區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5個典型城市之一。
(一)綜合經濟實力全麵提升
“十一五”期間,鄂爾多斯市地區生產總值相繼跨越千億、兩千億元大關,2010年達到2643.2億元,5年累計創造地區生產總值8490億元,是“十五”期間的5.2倍,年均增長23.4%,人均GDP由4600美元增加到20800美元。財政收入達到538.2億元,5年累計完成1515.7億元,是“十五”期間的7.4倍,年均增長4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98億元,5年累計完成6033億元,是“十五”期間的6.5倍。綜合經濟實力進入全國地級市前20位,綜合增長競爭力位居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1位。
(二)經濟結構調整取得可喜成效
5年間,以農牧業為主的鄂爾多斯大步跨入以工業經濟為主的曆史階段。2010年,鄂爾多斯市第一產業對GDP的貢獻率為2.1%,第二產業對GDP的貢獻率為68.7%,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為29.2%。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2.7∶60.2∶37.1。國家戰略性綠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建設初具規模,煤化工、天然氣化工、氯堿化工產能突破千萬噸。汽車、煤機、陶瓷、多晶矽、太陽能發電、風能、生物質能等非資源型產業蓬勃發展,金融、物流、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快速成長,產業多元、產業延伸、產業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城市麵貌發生曆史性變化
以打造百萬人口城市為目標,5年間,鄂爾多斯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初見成效。東勝新區建設與舊城區改造協調推進,康巴什新區與阿騰席熱鎮呈現一體化發展態勢。隨著市委、政府辦公場所搬遷,康巴什新區城市體量快速做大,功能加速完善,品位不斷提升。全市城鎮建成區麵積由138平方公裏拓展到243平方公裏,城鎮化率達到70%,比“十五”末提高15.6個百分點。
(四)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5年間,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鄂爾多斯市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1025元增加到2010年的25205元,比全國平均水平19109元高6096元,比全區平均水平17698元高7507元,居全區各盟市第2位。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2005年的4601元增加到2010年8756元,比全國平均水平5919元高2837元,比全區平均水平5530元高3226元。以12年免費教育、基本醫療和養老保險、城鄉低保為重點,覆蓋城鄉的公共服務體係基本建立,主要社會保障指標領先全區,進入全國地級市前列,人民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二、鄂爾多斯轉型發展麵臨的主要差距
“十一五”期間,鄂爾多斯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發展不充分、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單一的基本市情還沒有根本改變。與發達地區相比,與中央和自治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要求相比,鄂爾多斯經濟社會發展的軟硬條件、發展層次與水平、發展方式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產業發展不充分
從農牧業方麵看,農牧業基礎薄弱,靠天種地、靠天養畜的傳統生產方式沒有較大改變。2010年,全市560多萬畝農作物總播種麵積中,在建或已建成現代化農牧業示範基地150萬畝、設施農業基地4.6萬畝,糧食產量28.2億斤。沿河百萬隻肉羊、肉牛養殖基地和現代高效畜牧業示範戶正在建設當中,年末牲畜總頭數為826.3萬頭(隻),農牧業生產水平和效率還比較低。從工業方麵看,工業的整體水平還不高,仍處在打基礎、擴總量階段,原煤年產量近4.5億噸,但產業鏈條短、結構單一。第三產業剛剛起步。到2010年底,鄂爾多斯盡管已建成成吉思汗陵、響沙灣2個首批國家級5A旅遊景區、7個4A級旅遊景區、擁有28家旅遊星級賓館飯店,但服務業發展滯後於工業化和城鎮化,還沒有形成一、二、三產業協同帶動的格局。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
經濟增長對資源的依賴偏重,非資源性產業、非公有製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滯後,“原字號”產品比重大,產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弱。2010年,鄂爾多斯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品產量為:原煤4.49億噸,洗煤1589萬噸,天然氣202億立方米,焦炭492.4萬噸、矽鐵49.1萬噸,羊絨衫1174.3萬件。甲醇142.2萬噸,燒堿36.6萬噸,純堿2.31萬噸。規模以上工業主要行業增加值為:煤炭行業807.79億元,增長23.7%;燃氣生產和供應業84.08億元,增長39.4%;而農副食品加工業僅為11.62億元,增長21.2%,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業僅為26.78億元,比上年下降21.5個百分點;非金屬礦物製品業13.76億元,比上年下降5.7%。
(三)粗放發展方式還未根本扭轉
節能和環境容量指標約束加大,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基礎設施瓶頸製約嚴重。2010年,從主要行業投資看,煤炭行業投資238億元,同比增長3.3%;電力行業投資67.3億元,同比下降5.5%;煉焦行業投資36.1億元,同比下降48.4%;水利、環境及公共設施投資160.4億元,同比增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