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戰略與道德(1)(2 / 3)

由此,推己及人,一個人如果能根據需要對物質或精神的需求做到適可而止,那麼,就能積累下眾多的資源和財富,隻有節儉的人,才能有這樣的積累,在老子看來,這樣的積累如同積攢了道德一樣,人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積累,早做準備,這樣有備才能無患,老子認為,這就是積德的行為,也是道法自然的境界。

隻有節儉才能積累,隻有實力逐漸具備了,才能攻無不克。這樣就能了解天下的興亡之道,憑借對於天下興亡規律的了解,以及道德的積累,實力的充足,因此,建立一個國家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注重節儉,積累道德,不但能創建一個國家,而且國家的安定和興旺也離不開節儉的道德。

由此可知,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想要了解一個人就可以從他對待節儉的態度上去了解,一個為滿足自己的享受而暴殄天物的人,不會是一個品德高尚的合作者。在企業的管理上,厲行節約,也就成了不爭的事實。但是,節儉作為一種道德的要求,管理者不應該把節儉隻是做為一個偶然的行為來認識,而應該從戰略的高度,認識節儉的問題。事實上,有很多企業就提出了增產節約、開源節流的戰略目標,通過向企業內部挖潛,降低成本和能源消耗,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的通用的戰略目標,所謂,戰略的通用性,是指一種戰略對於絕大多數企業具有普遍的戰略意義,節儉戰略幾乎適用於任何一個企業,同時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老子說:“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活之道,老子認為,節儉是國家生生不息的根本,隻有注重節儉,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好像植物的根一樣,根紮得越深,生長在土地之上的植物就越穩固,洪水來了衝不走,大風襲來刮不跑,這就是長久地生存的道理。

事實上,從降低成本的角度來考慮節儉,隻是節儉戰略的一個部分,其中更重要的是積累,一個企業無論是從資金的積累,人才的儲備,技術的基礎,都應該隨時有充分的供應,因為,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一旦有突發的事件,那麼,有積累的企業就能從容應對,而那些沒有準備的企業,往往就在這樣的情形下“死於非命”,這也是老子注重節儉與生存之道的又一個意義所在。

對於人的品德修養來說更是這樣,一個注重節儉的人,是一個有德行的人,懂得管理的人,也就懂得財富和實力都是逐步積累形成的,因此,節儉的人不會產生衝動的行為,而使他領導的企業陷於危險的境地,遇到困難,節儉的人有所準備,財源滾滾,也不會被金錢衝昏頭腦,因此,老子把節儉作為很高的道德的標準之一來推崇。

三、以謙下而獲得雙贏——牝常以靜勝牡

“進攻,進攻,再進攻”,這是《戰爭論》的作者德國的軍事家克勞塞維茨的座右銘,無論是在人類社會還是動物界,雄性的動物總是比雌性的動物更富於攻擊性,但事實上,凡是那些實施侵略的國家都是以失敗而告終,“二戰”德國的失敗也同樣印證了這個道理。而老子的觀點,與克勞塞維茨的觀點大相徑庭,老子認為凡是強大的國家都是謙虛的國家,如同大海一樣,大海之所以成為大海,正因為,它處的位置最低,所以,萬河奔流總歸大海,而大國正是處在這樣的位置,因此,大國成了天下彙聚的中心,大國成了天下的母體。

老子說:“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母性的事物總是比雄性的事物安靜,而安靜也是平和謙下的屬性,所以,老子認為,凡是屬於使事物處在“下”的這個層麵的,都是生生不息的重要因素。

作為企業來說,如果要達到生生不息的境界,也要采取“謙下的行為模式,隻有這樣,才能逐漸建立企業中大國的地位,使其他的企業歸附其中。而不是通過侵占和掠奪的行為,這也許就是侵略戰爭為什麼總是以失敗而告終的又一個原因吧。以美國為例,“二戰”勝利以後,美國在經濟和國力上成為世界的首位,其根本的原因,也如老子所說的“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美國是個移民的國家,因此,其開放的移民政策使全世界的頂尖人才都歸附於它,美國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使它的國民的創造力空前高漲,目前,全世界的計算機係統大部分都是使用微軟的操作平台。

從另一個角度看,在“二戰”之後,美國所發動的任何一次可以被定性的侵略戰爭幾乎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的,朝鮮戰爭如此,越南戰爭也如此。可見,實力並不是勝利的保障,而善於接納,善於學習的精神,是使自己強大的根本保障,所以,老子說:“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無論是小國還是大國,隻要善於學習和接納別人,就能融化對方於己之中,這也許是中華文化不戰而勝的精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