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東:“工業4.0”下的財務思維
財勢
作者:於躍
Jason Wang: Financial Strategic Thinking in “Industry 4.0”
作為德國“工業4.0”戰略的親曆者,德國漢高集團亞太區副總裁及CFO
王亦東更新了他的財務思維。
隨著德國“工業4.0”戰略的悄然興起,中國國內也開始湧現熱潮,大批量的政府代表團、學術機構以及企業代表開始遠赴德國,學習德國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的先行經驗。這讓德國漢高集團亞太區副總裁及CFO王亦東更是感同身受,2012年8月~2014年8月,他在德國擔任漢高全球粘合劑業務發展和並購總監期間,參與了企業內部向“工業4.0”的轉型過程。也正是在此時,多位國家領導人親赴德國考察,對德國的工業企業轉型升級進行了充分肯定,而漢高正是其中的代表性企業之一。
王亦東之前任漢高集團大中華區CFO,這次遠赴德國,他最看重的,是能夠接觸到這樣一家百年工業企業全球最高層業務管理的核心經驗,以及“工業4.0”戰略下企業的轉型經驗。對此,王亦東想給那些想成為國際化CFO的同行們兩個建議:一是有機會一定要參與到企業全球核心的管理層,並在其中參與決策;二是有機會一定要擔任業務部門的管理職務,“因為這會極大改變你的視野和思維方式。”事實上,上述兩個建議隻是王亦東此次德國任職,對財務收獲的一小部分。
讓我們來看看,在德國“工業4.0”熱潮下,這位CFO界的親曆者,具體更新了怎樣的財務思維。
《新理財》:目前,德國政府正在實施“工業4.0”戰略,國內企業也趨之若鶩,您在那邊有怎樣的感受?
王亦東:德國工業企業這幾年的轉型升級的確非常成功,已經完全脫離了原來的低端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發展,漢高也是代表性企業之一。我在德國的時候,經常接待來自中國各地的代表團,他們都是去學習德國工業企業轉型經驗的。我覺得,德國經濟的發展模式最適合中國,因為它還是一個以工業為本、以工業為基礎的國家,不像美英等國已經完全虛擬化,也不像其他傳統工業化國家在產品和產業上麵已停滯不前。而德國工業企業在通過轉型升級從而實現智能生產和物流的過程中,他們的創新性和可持續性非常值得中國企業去學習和借鑒。
《新理財》:如果中國企業要學習和借鑒德國企業這種創新性和可持續性,那財務要怎樣發揮支持作用?
王亦東:我覺得有兩點:第一點是財務要進行有效的資源配置,因為在企業中,每個部門、每個條線、每個區域都可能提出很好的業務發展計劃,但資源是有限的,而且能夠執行的人力資源也很有限。財務做好資源配置,要取決於平衡計分卡的評分標準。德國公司非常重視指標和做事的條理性,所以我們在資源配置過程中,要有幾十項財務考核、財務評分指標來進行計分,然後再由董事會根據這些計分進行加權平均得出的結果,進行資源配置。第二點是財務要在執行過程中,通過績效指標來監督衡量執行的進展和取得價值實現的效果,因為財務的最大優勢是對數字的掌握和分析,所以這一點必須要由財務來做。而且,財務不僅要提供分析報告,更要把數字背後的問題和原因總結出來,要不然沒人會看那麼具體的報告。與此同時,財務在把這些問題講出來之後,最好也要與相關的業務運營部門進行溝通,商定好跟進措施,這樣向董事會彙報工作的時候,不僅是彙報問題,更是彙報解決方案,以及方案實施的達標情況。我覺得,這樣才是真正的有價值的財務人員,所以財務在支持企業進行創新和可持續性過程中,財務人員一定要由傳統的會計人員的角色,轉換到企業的戰略製訂者和執行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