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創業者向浙江商人到底學什麼(1 / 2)

對於創業,我們經常聽到很多人說:“不是我不想創業,是我缺乏啟動資金;不是我不想創業,是根本就沒有前景不錯的創業項目;不是我不想創業,是我要研發一個銷售給全世界的偉大產品;不是我不想創業,是我舍不得我目前的公務員工作……”

在這麼多借口中,可以肯定地說,這些都不是阻礙創業的理由。反觀20世紀70年代末期的浙江,改革開放之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浙江人就敢於挑起貨郎擔闖蕩華夏大地了。

眾所周知,20世紀80年代後,浙江人全民經商,不僅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獨特現象,而且在短時間內被媒體和研究者所關注。像魯冠球、徐冠巨、南存輝、宗慶後、陳天橋、丁磊、馬雲,等等,這些浙江商人的名字聲名遠揚,傳遍華夏大地。

然而,在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的背後,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浙江商人。資料顯示,如今的浙江商人已經是當今中國人氣最旺的創富商幫,不僅人數最多、分布最廣,而且影響最大。

當然,由於自身所處的地理環境和人文土壤,浙江人的重商文化較為濃厚,這一點被許多經濟學家所認同。

對於浙江人的經商意識,經濟學家焦新望說:“浙江人的經商意識是滲透到骨子裏麵的,即使是菜市場上賣菜的年輕人,也從未把自己看作是一個謀生活費的小販,他們認為自己是在經商,是在做經理,甚至有名片、有手機。”

20世紀80年代,在浙江人的創業隊伍中,有幾個是不缺創業啟動資金?有幾個是擁有前景不錯的創業項目?有幾個是研發了一款銷售給全世界的偉大產品?可以肯定地說,沒有。

可能創業者或者打算創業的人會問,到底是什麼力量催生了浙江商人在短短30多年的時間裏成為中國最活躍的商幫,而且屢次登上各種富豪榜,甚至還成為中國大陸地區的首富?

不僅如此,浙江商人在改革開放中得到的肯定也是不勝枚舉:

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2012年10月12日發布2012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在上榜的400名富豪中,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以100億美元淨資產位居首富之位;

在《福布斯》第6次頒布的中國富豪榜上,上榜的浙江商人就有20位,從而形成了很具有地域特色的“浙江群”榜單;

在2006年度全國上規模民營企業500強中,浙江民企達203家,占總數的40.6%,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這些民企分布狀況為:杭州65家,紹興45家,溫州29家,寧波20家,台州15家,湖州11家,嘉興8家,金華5家,舟山2家,麗水2家,衢州1家。

到2008年底,浙江私營企業總量已近51.8萬家,注冊資本金達1.08萬億元,個體工商戶近190萬戶,資金數額近740億元。

近幾年的數據顯示,浙江省個體私營經濟注冊資本、經濟總產值、銷售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出口創彙額及貿易順差、上市公司戶數等指標均居全國首位。2008年,民營經濟占浙江全省GDP總量超過70%。在全國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力50強中,浙江占了25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