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雲樓吃過午飯,又休息了一會兒,南歌收拾了一番,就前往尚京最大的書肆文淵閣去了。
“公子,這是您的木牌。”
南歌交了五兩銀子,領了一張木牌才得以進門。這號稱“尚京最大”的書肆確實名不虛傳,一共兩層樓,從整體格局到圖書分布排列,鮮明整潔,一目了然。雖比不上現代的圖書館,但是也足夠讓人歎為觀止了。慕名而來的學子比比皆是,所有的椅子都坐滿了人,還有很多站著的,有的貴公子甚至都坐在地上埋頭苦讀,學習的氛圍很是強烈。這情景,還真有幾分像現代同學們備考大學期末考試。
南歌無聲地笑了笑,從一樓轉了一圈,又上了二樓,隨手拿了一本書找了個空地兒也開始看了起來。哪知這隨手一拿的竟然是北齊的國家教育體製,包括從建國以來太上皇及朝臣針對北齊的教育作出的一係列改革和建設,北齊建立了國子監、眾多書院、私塾,有失敗的也有留存至今的,其中較為出名的便有兩大書院,弘文書院和應天書院,前者無數人擠破腦袋也想進弘文修習,不止是朝中很多大人都來自弘文,更令人向往的是,弘文的院長及各位先生幾乎都來自朝堂,院長便是當今的太傅——楊開。尚京但凡有點兒名望的家族都想將兒女送來這裏,因此,人們私底下也稱弘文為“貴族學院”,但弘文也不是那麼好進的,就算有了身世背景,也得經過一年一次的考核才能進去,如果學識不過,那很好,回家吧,再來一年。可以說,弘文聚集的都是當今北齊最有勢力、錢財的精英。
兩大書院考核日期間隔十日,最先進行考試的是弘文,其次才是應天,南歌心想:莫不是那些沒通過弘文的書生可以再考應天?
起初,應天書院本是最強,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到了如今,應天已經較為破敗,再加上弘文的處處打壓,學生學習風氣可見一斑。而大多數家世貧苦的寒門子弟也會選擇來應天進修。
總之,兩大書院之間明爭暗鬥,暗潮洶湧。
一年一度的學院考核在即,難怪這些書生都蜂擁而來,原來是在為考試作準備。
弘文、應天考試內容相差無幾,根據內容設置了響應的考試科目,共有三次考試,每次都通過方可進入書院,最後再根據分數排名。前三甲可免除學費。凡是入弘文書院的學生,每年可享有十兩銀子的補助,這一點便是應天無法做到的。
考試極其嚴格,首先就得家世清白,若是有推薦信那更好不過。入門考試便是第一關,一共分為詩詞、樂曲、射獵、算學、策問幾門,可選擇任意幾門考試,隻要通過其中兩門便可通過第一關;第二關是在合格的人中隨即選擇進行比試,得分靠後者淘汰;第三關是麵試,由各個學院的先生親自出題考核。
“聽說每年都有許多人順利通過前兩關,最後在麵試時敗下陣來,你說,會不會是考核的先生收了什麼好處故意為難學生啊?”
“不至於吧,既然是由朝廷官員任職的,當真不要烏紗帽了?況且弘文書院的學生未來可是要為朝廷效力的,豈可胡亂選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