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方,誌願軍歸國幹部和傷病員違法亂紀的事情時有發生。有的誌願軍歸國幹部所帶汽車交通違規肇事,不但不聽勸阻,還縱容司機毆打交通管理員。有的誌願軍傷病員進公園不購門票,強行入內,以木棍敲打籠中猴兔,又在院內大吵大鬧,不僅不聽勸阻,還態度傲慢地說:“我是誌願軍,你管不著。”有的在醫院大吵大鬧,摔東西,打醫護人員,在群眾中造成惡劣的影響。
獲悉這些現象,杜平非常憤慨,誌願軍戰士怎麼能做出這種事情!他在誌願軍傷病員代表大會上,結合人民群眾熱愛、擁戴誌願軍的許多感人事跡,對上述行為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指出那些違法亂紀的行為是在給誌願軍抹黑,嚴重損害誌願軍的榮譽。
杜平的講話在誌願軍後方傷病員的心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許多以功臣自居、違法亂紀的同誌,都深刻認識了自己的錯誤,提出了“前方是英雄、後方過得硬”的行動口號,有的甚至痛哭流涕、深深自責。這個講話對歸國誌願軍的思想行為轉變起了很大的作用。從此,歸國誌願軍違法亂紀的事件大大減少。
火線宣傳助和談
1951年7月10日,首次朝鮮停戰談判在開城舉行。在談判期間,美、李軍屢次對我方參與談判同誌進行傷害,造成多名人員傷亡,嚴重破壞停戰談判。為了使美、李軍有所畏懼,不敢隨意破壞談判,除了將真相公布於全世界之外,杜平想到另一個有力措施:對敵軍發動強大的政治攻勢,把破壞停戰談判的真相告訴敵方渴望和平的廣大士兵。
停戰談判開始後,杜平從宣傳部和敵軍工作科同誌提供的對美軍戰俘調查材料發現:大部分美軍士兵的入伍動機主要是為了找工作賺錢,遊曆世界,玩女人,過舒適、清閑的生活,沒有想到要打仗。他們從國內出發時,還以為是到日本,沒有想到去朝鮮。當美軍主要將領的欺騙性宣傳破產後,美軍士兵原已存在的厭戰思想開始湧上心頭,許多士兵醒悟過來表示:“美國安全沒有受到威脅,戰爭毫無意義,毫無理由,也毫無興趣,不管勝利是誰,最重要的是迅速結束戰爭,回國回家,保全生命”;“聯合國決議以武力解決朝鮮問題是錯誤的,要求他們重新做出和平解決的決議來”。
當朝鮮停戰談判的消息傳開後,美軍士兵普遍表示歡迎,並高興地說:“我們要回家了!”有的拿出自己妻小的照片,期待地說:“願戰爭早日停下來吧!讓我回家去和家人團聚。”當他們得知美方以種種借口拖延和破壞談判的無理行為時,紛紛表示反對。他們說:“讓我們首先使得停火實現,然後再來爭辯吧。”“我們真不明白,為什麼美國的將軍,一麵和你們談判,一麵又派飛機轟炸你們。”
杜平抓住敵軍廣大士兵渴望和平談判成功早日回家的心理,開展了火線上的對敵政治攻勢。挑選戰俘進行釋放,在釋放前,以討論會或座談會等形式對他們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使他們了解到停戰撤兵的益處,父母妻兒都盼望他們早點回家,打死了不值得。美國士兵應該要求停止戰爭,要求回國,反抗軍官的作戰命令,並寫信給自己的家屬和朋友,在國內要求停止戰爭,要求美國政府有誠意進行和平談判,隻有和平談判成功,才能早日回國。對李承晚軍中的下級軍官和士兵,著重提出不打自己人,應聯合起來打美國鬼子。杜平還要求部隊根據實際,創新對敵宣傳的內容和形式。例如,有的部隊為了把宣傳品帶入敵後,他們通過地方關係和遊擊隊,找到了幾個可靠的老鄉,把我們給敵軍士兵的宣傳信送到敵後。這些宣傳品對瓦解敵軍起到很好的效果,使敵軍高層麵對的來自廣大士兵渴望和平的壓力越來越大,從而加快了談判的進程。
充分準備不輕敵
美、李軍正麵戰場的進攻受挫後,正企圖從側翼西海岸進攻,幻想再發生一次“仁川登陸”的奇跡。1952年12月上旬,毛主席在接見誌願軍代司令鄧華時指出,敵人要從西海岸登陸,誌願軍要根據這個判斷來確定自己的行動方針。根據中央指示,誌願軍與朝方商定,對西海岸部隊聯合指揮部作了大的調整與充實,鄧華兼任西海岸指揮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杜平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杜平到任後,狠抓部隊黨支部建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發揚黨內民主,調動全體指戰員的積極性、創造性。
杜平認真分析了各部隊指戰員對抗擊登陸準備工作的彙報,發現還有百分之十的指戰員對抗擊登陸準備認識不足。有的說:“敵人連個上甘嶺都啃不動,還敢登陸?”有的發牢騷:“不在前麵打仗,跑到後麵來啃地皮,白費勁!”針對這種情況,為了提高認識,進一步把廣大指戰員的勁頭鼓起來,杜平在1953年2月召開的西海岸部隊師以上幹部軍事工作會議上,強調各部隊要在初步動員的基礎上,著重加強當前形勢與任務的教育。
在軍事形勢方麵,要求每個指戰員知道“三個肯定”:肯定敵人要登陸,肯定敵人要在西海岸登陸,肯定敵人要大規模空降。下定“一個決心”:堅決不準敵人上來,上來就消滅它。
在任務方麵達到“兩個要求”:做好工事,任務包幹。還要積極學習“三反”戰術:反空降,反坦克(反登陸艇),連續反擊。
杜平還在會上提出了三條動員標準:沒有空白,個個知道;執行任務無顧慮,人人愉快;知道和理解中央與誌願軍黨委的決心,在備戰中積極想辦法。
會後,各部隊結合實際進行了深入的政治動員,表揚抗擊登陸備戰中的好人好事,檢查僥幸和怕苦畏難思想,廣大指戰員決心築好城、練好兵。經過動員,廣大指戰員對反登陸防禦作戰高度重視,進行了周密充分的準備工作。爾後美軍得知我軍對反登陸防禦作戰作了充分周密的準備,放棄了在西海岸登陸進攻的企圖,表示願意同我恢複停戰談判,從而為以後實現朝鮮停戰鋪平了道路,同時也為誌願軍隨後發起的夏季反擊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
杜平作為談判代表團的領導成員之一,為停戰談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為停戰協定簽訂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談判過程中,他堅決貫徹黨中央對停戰談判的指示要求,同美方代表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有力打擊了美、李軍的囂張氣焰,最後贏得了談判的勝利。
1953年7月31日,為了表彰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偉大曆史功績,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在平壤舉行隆重的授勳典禮,授予杜平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勳章——一級國旗勳章,以表彰杜平在抗美援朝中作出的傑出貢獻。停戰協定簽訂後,杜平繼續留在朝鮮從事維護停戰協定和交換戰俘的工作。
1954年杜平回國,曆任東北軍區政治部主任、沈陽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南京軍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獎軍銜。係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九、第十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二、第十三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82年、1987年兩度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題圖 杜平將軍
責任編輯 冷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