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商務談判的溝通(3)(1 / 3)

法國路易十一是歐洲15世紀最狡詐的君主。當英格蘭的君主愛德華四世派軍隊跨越英吉利海峽爭奪法國的領土時,法國國王考慮到自己的勢力較弱,於是決定談判解決。與一場費時耗資的戰爭相比,路易十一的最佳替代方案是與愛德華四世達成一個更安全的交易。於是,路易十一在1475年與英國國王愛德華簽訂了一個和平條約,答應先向英國支付50000克朗(英國舊幣,相當於5先令),並在愛德華的餘生(事後證明這段日子很短)裏每年支付50000克朗。為了敲定這筆交易,路易十一款待愛德華和英國軍隊整整兩天兩夜的宴樂狂歡。為了表示誠意,路易十一還委派波龐王朝的紅衣大主教陪同愛德華玩樂。當愛德華和英國軍隊晃晃悠悠地回到船上,結束了“百年大戰”時,路易十一做了如下評論:“我輕易地將英國人趕出了法國,而且比我父親做得都容易。他是用軍隊把英國人趕走的,而我是用肉餅和好酒把他們趕走的。”

(4)使對方深信

說服對手的最好方法就是想辦法使對方深信他們已經獲得了最佳的條件。

4.1.5傾聽

傾聽就是細心地聽取。

傾聽是談判者所必須具備的一種修養,是“耳到、眼到、心到、腦到”4種綜合效應的聽(Listening),而不是運用耳朵、聽覺器官的聽(Hearing);不僅要聽出對方話語中的“情報”,甚至還要聽出對手沒有講出的情報,幫助後續發話的決策;同時注重創造和諧的溝通氛圍,確保溝通持續進行和發展。外國有句諺語:“用十秒鍾時間講,用十分鍾時間聽。”可見,傾聽在談判中的意義非同一般。

傾聽和講話一樣具有說服力。談判專家麥科馬克認為:如果你想給對方一個絲毫無損的讓步,你隻要注意傾聽他說話就成了,傾聽就是你能做的一個最省錢的讓步。

1.傾聽的類型與方式

在交際中的傾聽可以分為積極傾聽和消極傾聽的兩種。

一般地講,積極傾聽有助於我們更多地了解信息,啟發思考。但在多數情況下,消極傾聽也是一種必要的自我保護形式。人們由於生理上的限製,不可能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全力以赴、全神貫注地傾聽,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度的,所以消極傾聽會有助於人們放鬆神經,更好地恢複體力、精力。此外,人們在積極傾聽時,要受到各種因素的幹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傾聽的效果,使信息傳遞受到阻礙,這點應適當注意。

良好傾聽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迎合式

讓對方滔滔不絕地將其意見和想法和盤托出。

2)引誘式

適時提出恰當的問題,誘使對方說出其全部想法。

3)勸導式

用恰當的語言把對方從偏離談判主題拉回到主題上來。

2.傾聽的作用

傾聽是了解對方需要、發現事實真相的最簡捷的途徑。

傾聽使你更真實地了解對方的立場、觀點、態度,了解對方的溝通方式、內部關係,甚至是小組內成員的意見分歧,從而使你掌握談判的主動權。

注意傾聽是給人留下良好印象、改善雙方關係的有效方式之一。因為專注地傾聽別人講話,則表示傾聽者對講話人的看法很重視,使之對傾聽者產生信賴和好感,使講話者形成愉快、寬容的心理,變得不那麼固執己見,更有利於達成一個雙方都妥協的協議。

傾聽和談話一樣具有說服力,它常常使我們不花費任何力氣,取得意外的收獲。

3.影響傾聽的因素

(1)大部分談判人員認為隻有說話才是自己表白、說服對方的唯一有效方式。

(2)談判人員在對方講話時,隻注意與己有關的內容,或隻顧考慮自己頭腦中的問題,而無意去聽。

(3)談判人員精神不集中或思路跟不上對方,或在某種觀點上與對方的看法不一致時,不願聽。

(4)談判人員受知識、語言水平的限製,特別是專業知識水平的限製而聽不懂、聽不明白等。

(5)定勢思維方式常常妨礙人們去很好地傾聽。

(6)由於談判日程安排緊張或長時間磋商,談判人員得不到充分休息,導致精神不佳、注意力下降,而影響聽的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