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首王直乘隙率小股倭寇逃之夭夭,不得不遺棄當時亞洲最大的海上走私貿易基地雙嶼港。
而雙嶼港被盧鏜指揮官軍用木石堵塞雙嶼隘口,並將葡萄牙殖民者全部驅逐出雙嶼。盧鏜還組織修築雙嶼木柵寨,駐兵安炮日夜守衛,盜賊船舶不得複入,使被盜賊侵占二十年之久的雙嶼,終於得以平複。
六月二十日,盧鏜與金山衛指揮吳川圍擊倭船,生俘許棟及其弟杜武。繼而征討南麂、磐石衛諸島的倭寇。並前後連續轉戰三個月,大獲全勝。然而,倭亂雖然平息。
但因攻陷雙嶼港這個國際、世界第一走私大港嚴重損害了閩浙地主豪紳坐地分贓的利益,招致浙江商會、閩人官僚仇恨。
於是,禦史、閩人周亮及給事中葉鏜等向吏部彈劾朱紈等人,吏部采諫將朱紈的巡撫改為巡視,以削弱他的職權。朱紈上疏自辯,並陳明國是、正憲體、定紀綱、扼要害、除禍本、重斷決六事,語言非常激烈憤慨,又請處死“勾連倭舟”的長嶼海盜林參等。
禦史陳九德、周亮等接著彈劾朱紈“舉措乖方,專殺啟釁”,又彈劾盧鏜、柯喬等“黨紈擅殺,宜置於理”,嘉靖皇帝聞言大怒,下令究治朱紈死罪,朱紈含冤自殺,盧鏜等被逮捕入獄革職,定成死罪。
從此,閩浙沿海不設巡撫,海禁複馳,倭亂再起。
朱紈是典型的傳統封建官吏,忠君愛國是他的主導思想,自己又是正直無私,為官清廉。時閩浙地主豪紳多暗地進行走私,從表麵上看應該是支持開海禁的,但他們因走私而得到巨大的利益而反對開海進行貿易,從而能讓對外交易以走私的方式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沒有朝廷的海禁,那麼對外貿易的必然以官方貿易為主,以朝廷為主。至於地方大族、商團,隻能夾著尾巴喝湯。
而海禁,就是如此的荒唐,最渴求對外貿易的一幫人,卻通過控製的官員,達成了官方禁止海貿的政策。所謂的海禁政策,對於基層、東南基本失控的明朝來說,海禁禁的是官方的對外貿易,而不是東南沿海的對外貿易!
而海禁政策畢竟是正規法令,遇到一個大權在握正好管這事,偏偏又是個鑽牛角尖的人……那麼這個人名正言順的收拾東南走私集團,也就容易理解這種荒唐的局麵了:即,那個毒瘤在那裏,誰要鏟除,誰就是大夥的敵人!
朱紈看到閩浙的武裝走私集團已和葡萄牙、日本等武裝走私集團結為利益集團,國家在基層的管理機構形同虛設,國家利益受到嚴重損失,有的島嶼已成獨立王國。
他決定在閩浙實行在政府監控下的對外貿易製度,對武裝走私的中外船隻進行打擊,並對通風報信的岸是中國內奸實行嚴厲懲罰措施,他的堅決打擊措施,導致當時既得利益獲得者受到損失,地方和朝廷中的閩浙籍官僚聯合對朱紈進行誣告,這才是朱紈被罷的根本原因。
閩浙沿海地區豪紳從走私活動中獲大益,當地人民不思好好種糧,以參與走私討海洋生活成為從屬的得益者,朱紈的政策維護了國家利益,使當地一些人受到嚴重打擊,而被視作眼中釘。
朱紈被迫害致死後,東南海防廢弛,閩浙沿海人民和地主豪紳都深受其益,但中國的倭害從此越來越烈,國勢也越來越衰弱,作為大明皇朝的財賦重地、已有資本主義萌芽的東南地區,受到倭寇的毒害,元氣大傷。
而倭寇這東西,到底怎麼來的?
現在的趙期昌不清楚,他隻知道朱紈死的冤枉,死的讓他寒心!
曾銑之死,已經讓天南地北,朝野上下的士民官紳一片喊冤,義憤填膺。
而六月份病死的秦軍領袖,九邊威望第一的周尚文後事,更是惹得各處軍將罵聲一片!
周尚文多高的資曆?多大的戰功?就因為在五軍都督府做事時嗬斥了一頓掛職,行為不檢點的嚴世蕃。結果導致這位九邊第一大帥病死之後,都死不踏實。
人都死了,中樞不早早確定死因,也不確定葬禮規格,更別說蓋棺結論,給出周尚文該有的榮譽和待遇。
周尚文的功績自有青史記錄,不容抹除忽略,(嚴家父子)朝廷這麼拖著有意思麼?
這也不是周尚文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天下所有武人的事情。
如果說自殺的曾銑以年輕文人士子的精神領袖,那麼老將周尚文就是所有軍將的楷模!
周尚文死後都被這麼折騰,那自己這些小魚小蝦呢?
而朱紈鑽牛角尖,又性格貞烈,不願受辱以死明誌……可能朱紈的選擇超出了太多人的預料,可卻讓天下人心又蒙了一層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