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四麵鏡甲(2 / 2)

趙期昌對戚繼光狐疑目光坦然一笑,右嘴角翹起:“老哥,花的都是朝廷的東西,小弟要可靠的盔甲,巡撫那邊要能打的軍隊,楊爺那邊想在君上那裏長臉,這事兒就這麼成了。”

各取所需……可戚繼光明白這個道理,還是有些難以理解這種地方封疆大吏與宮裏外差的礦監聯手做事的套路。

幹脆不再追問,免得趙期昌再顯擺什麼讓他驚詫的人脈。

其實趙期昌哪有那麼多人脈,他的人脈跟富在深山有遠親一個道理。他的軍隊能打仗,他本人年紀小前途遠大,很多人都願意和他解個善緣,這就造成戚繼光的錯覺,仿佛趙期昌的人脈遠大的不得了似得。

這種人脈圈子也就那樣,啥時候趙期昌獲罪、或手裏軍隊打光了,沒了軍隊支持,那幫人根本就不認識、‘趙期昌何許人也’了。

戚繼光見鏡甲肩部處理的方式、用材都合格後,便拍著鏡甲胸甲道:“甲板渾然一體,若無束甲繩收腰,份量全擔在兩肩,影響軍士雙臂揮舞不說,更會造成體能衰竭。”

自古以來,除了夏商周存在過一陣板甲外,其他盔甲可以說是劄甲,也能說是魚鱗甲,其實都是一樣的,用繩子將細小甲片編織成更大的甲片;此外還有皮甲、鐵絲圈組成的鎖子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靈活可折疊能彎曲!

盔甲穿上後,兩肩分擔一部分重量,因為可彎折,會在胸前紮一條束甲繩,緊緊將胸前背後的甲片綁在身上,這樣能掛住一部分甲重,降低肩部壓力。此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甲身緊貼在身上不會在運動中甩動影響靈活性。

就這樣胸前一道束甲繩,下麵腰腹之際還有腰帶緊紮,如此一來整個盔甲的重量全身分攤,緊緊貼在身上,最大化的保證靈活。

而一塊大鐵板,你紮再多的束甲繩,也沒大作用,甚至是反作用。

戚繼光抿抿嘴,又說:“單獨鐵質,鐵質性脆,難以防護火器。若用生鐵打造,休說火器彈丸一擊一個窟窿,就是重箭,也能洞穿。”

這一點趙期昌早有應對,道:“還有改進之處,先說火器防禦,臨戰之際軍士內穿厚布中衣,貼身絲綢也能止血;外穿皮甲、罩甲、布麵甲,如此層層防護,火器危害能降低不少……何況火器精準極差,被打準也怨不得什麼。至於箭,與火器同理。這些東西驗收時,小弟會一一檢查,不會拿弟兄們性命當兒戲。”

戚繼光緩緩點頭,順著趙期昌思路,囑咐道:“火器……敵軍有火器,可早做準備;要防箭,必須嚴抓用材、工序。可倭寇最厲害的無非刀、長槍、重箭三樣,更有火器。倭寇流動極強,若軍士身披重重重甲追剿倭寇,追之不及;輕甲追擊,又難防倭寇重箭、火器埋伏,其中得失,可要看明白了,莫要心急軍工,而壞了軍士性命。”

衣甲對火器的防禦,趙期昌考慮的假想敵人很多;而戚繼光想到唯一能持有火器的敵人就是倭寇,這就是兩個人之間最大的差別,本質上的差別。

趙期昌是下意識的去考慮,根本沒意識到自己這種考慮是很危險的;而戚繼光從各個方麵中,已經察覺趙期昌的危險。

好在戚繼光不知道趙期昌心中的假想敵,如果他知道趙期昌心中的假想敵範疇,說不得眼前一刀就砍向趙期昌,免得禍害更多的人。

作為軍將,他們要考慮的不僅是操訓軍隊和指揮殺敵,更要考慮部下的情緒。說的簡單了,一個軍士就代表一戶人家的生計、未來;一個軍士一戶人家的頂梁支柱。必須珍惜每一個軍士的性命,能不死人盡量就不要死人。

從人命的角度來說,保證部下的生命是一種仁,也是責任;對軍隊集體考慮,不管什麼原因,對於軍隊這個大家庭而言,每次減員都會產生低落情緒。哪怕是一個軍官、軍士離開軍營另謀高就,都會讓部分人傷感,進而這種情緒會極短時間內渲染全營。

戚繼光的囑咐,趙期昌連連點頭以示自己請教的態度。

其實,這套樣本四麵鏡甲已經過時,新的鏡甲已經開始重新設計,采用的是腹部外凸的造型。

鏡甲也不厚,也就指甲蓋厚度。現在造好的樣品雖然胸前背後外凸,可弧度淺。一塊鋼板若是平的,很容易受外力而彎曲,造成盔甲貼肉的話,根本不能防禦鈍器傷害。

趙期昌新準備搞的鏡甲則是采用彩鋼板原理,使得胸前、背後外凸,留出空間做緩衝,因為弧度高,定型強,不容易變形。

談完盔甲,趙期昌開始談論此行的公務,那就是依彭黯的意思,將戚繼光這次帶來的兩千二百秋戍班軍瓜分,由中軍標營、捕倭軍各抽五百人。至於抽血後的秋戍班軍,根本不用擔心,就連戚繼光也不擔心。

春戍班軍都被瓜分了,何況秋戍班軍隻是放血一半?衛裏有的是青壯軍餘補充缺口,衛裏沒了還能找其他衛借人。現在要確定的就是給戚繼光的待遇,不能讓人家白白幸苦練軍。

而戚繼光也頗有想法,與趙炳然的幾次接觸,趙炳然的態度玩味,也是充滿變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