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入城難(1 / 3)

二十八日,朝陽坡校場。

天色陰沉,捕倭軍暫停操訓,搬運軍械檢查、維護並陸續裝車,一片忙碌。

張知縣承載府裏的意誌過來與趙期昌討說法,因為這場即將到來的雨也心憂起來,一襲便服領著師爺進入帳中。

分別見禮、落座後,張知縣先是一歎:“趙將軍,這雨勢比之去年早了一些。”

趙期昌也為這場雨而稍稍頭疼,額間綁著永樂通寶綴飾的一字巾,端著茶碗看向帳外,臉色平靜:“誰說不是呢?去歲河南、山東大旱,我登州也算是風調雨順。可這場雨,真說不好會生事情。”

沿海平地裏的小麥開始陸續金黃,再過幾天就該收割,這場雨會嚴重幹擾小麥最後結穗的質量,若雨勢連綿,那夏收折損可就大了。

一個知縣其實在地方上並不算什麼頂級人物,皇權不下鄉,也頂多在城裏稱王稱霸。可蓬萊縣是府城所在,上麵府裏一幫子老爺壓下來,張知縣就是個孫子。而夏收不利,這個鍋有可能會甩在他頭上。

夏糧因雨季而折損一成,影響的方方麵麵也將是極大的;若折損兩成,還會影響來年;若是折損三成,趕緊通報省裏,讓省裏向中樞申報免稅免租,否則活不下去的災民鬧事,到時候軍費都是遠超四五年稅收的大支出。

折損三成意味著百姓交完稅或租子,餘下的根本吃不了兩三月,餓死、賣兒賣女的話,將會應驗。

張知縣已經沒心思在這裏與趙期昌打交道,他要急著回府城,便開口:“趙將軍,你說眼前搶收,可能來得及?”

趙期昌垂眉,搖頭:“張知縣,就說說咱吧,您要下令提前搶收夏糧,若是這令派到咱頭上。咱還會觀望天色,心懷僥幸希望隻是雨雲路過。現在搶收,百姓幸苦大半年,折損就在兩成左右。若搶收了,並無連綿大雨,到時候張知縣就麻煩了。”

對百姓來說,扣除一年上繳朝廷的各種鐵莊稼,餘下的才是自己的。損失的兩成,基本上就是百姓自己的。心懷僥幸等待是一方麵,若提前搶收卻不見大雨,那怨氣將會湧向縣衙門,數千受損失的百姓衝進城裏毆打一個知縣,真的不是什麼大新聞。

張知縣苦著臉,從他當蓬萊知縣開始,就一直苦著臉:“趙將軍的意思是,這份搶收令不能發?”

趙期昌也搖頭:“不好說,應該謹慎行事。詢問各處老人觀天色而動,若真是一場大雨要來,趕緊下令搶收。其實,某也在等,若這雲彩整日不散,今夜就動員各莊搶收。畢竟搶收,損失可控,若真一場大雨下來,發生什麼將沒人知道。”

其實張知縣真的沒有這類經驗,他考進士考了十二年,始終沒中。人也到了中年,絕望之下參加吏部會選,在河南那邊當了三年縣丞,如今轉升蓬萊知縣。蓬萊知縣不好做,省城的知縣、京城的知縣更不好做,需要極高的抗壓能力和處事能力。能做好的,並熬到期限,升官也是一種必然。

張知縣聽了頷首,決定回去路上問問沿途村莊的意思,隨大流而動。

端起茶碗小飲一口,張知縣坐正身子,這才開口來意:“趙將軍,府裏差遣本官前來,就是摸不準趙將軍查倭一事是個什麼查法。問了衛衙門那頭兒,也聽不出個所以然來。府裏擔心滋擾民生,這才逾越了界限。”

趙期昌聽了笑笑:“張知縣真夠幸苦,府裏那頭沒人願意與某打交道,這才找到了張知縣跑腿。其實呢,本將也隻是例行練兵,讓各處捕倭軍集結、活動一下。至於查倭,多是設卡盤問外地生人。倭寇有就揪出來,若無,也權當訓練部伍,震懾一下各路牛鬼蛇神,免得這幫人對朝廷失去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