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父抓起茶碗想要砸下去,看看李濟那模樣又放下茶碗,喘著粗氣:“成了,長大了翅膀也硬了。下回把話說明白,要從征你們兄弟去一個就成,別一起去。真出了事情,家裏怎麼辦?”
李濟歪著腦袋:“爹,跟著旁人幹仗,兒子才不去呢。若是趙三兒,這人鬼精鬼精,跟著不吃虧。”
李羨踹了一腳過去,低聲道:“少說兩句。”
李父接過女兒遞過來的手絹擦拭手上茶水,低聲道:“為了一個百戶,這不值得。真想當官,為父輸捐五百石,給你買個千戶來。可你做的事情,老大說是要去拜訪朋友出遠門,老二倒好,說是往城外送一送,結果一送就是一個多月才見音信。”
李濟打了一仗回來膽氣上漲,嘿嘿笑著:“爹,錢還是攢著給咱娶個高門嫂子。給朝廷掏錢買官,這官當著心裏頭也不是滋味兒。”
李父這回反倒點頭:“也是,老大的事情不能再拖了。早日給你們兄弟辦好家事,老頭兒抱了乖孫子,隨你們兩個出去闖蕩。”
李羨苦臉了,這時聽到腳步聲趕緊跑出去幫著母親端菜,根本不搭話茬子。反倒是李濟,坐在那裏裝病號,讓他娘知道是假裝的,他更難受。
李父又是狠狠瞪一眼,他也覺得這個傷裝的好,不然老婆哭鬧起來,他更難辦。
正月十二日,隸屬於趙期昌這邊的趙家子弟先後歸建。
衛裏的匠戶也被趙期昌一道軍令征調來五十餘戶,就連武庫裏的鐵也讓趙期昌一口氣提了三千斤。大軍還未解散,趙期昌征調衛裏的匠戶、鐵錠軍令說的很明白,是為了修繕兵器。
人和鐵抵達後,就開始吃飽喝足打造農耕器具。這種活相對來說簡單,就是體力活。趙期昌這裏在衛裏也是出了名的一日三餐管飽,匠戶得到征令又把家裏子弟拉來四五人一起幹活蹭飯。
打鐵是個技術活,前期需要各種準備,一個學徒出師的標準也簡單,就是獨力打出一枚鐵釘。
朝陽坡下的操場,先後歸來的軍士一起打掃積雪,同時一車車的糧食也拉了過來。
隸屬趙期昌的五個村莊都派了人過來幫工,也是想著表現表現,想著進入受訓家丁序列。
現在形勢明朗,各種小道消息傳的飛起,比如這一戰後趙期昌手裏的捕倭軍名額會有三四百,還握著大量錢糧,根本不怕養不起人。
整日操訓很累,可頓頓管飽已經很劃算了,而且斬首有賞賜,戰後的獎賞又是很大的一筆收入,這可比幸幸苦苦種地要劃算的多。
可趙期昌真不準備大規模擴充家丁隊伍,將現有家丁補充到五十人就行了。打仗的甜頭很多人都看到了,估計下回有打仗的事情,衛裏其他人會衝在前頭,他也沒心思去搶。
他現在的目標是兩三年內建設趙家莊,養一支專業的士官隊伍。至於從征任務,拉上下麵攤派的丁役,農閑時訓練這幫人軍紀、隊列、體能就行了。上戰場一起劃水,保存、蓄養元氣才是他接下來的任務。
朝陽坡下,三言兩句構成的三麵長幡立在閱兵台後,趙期昌開始給一名名軍士發放感功狀、獎賞,並根據軍士軍功、表現提升位階。
一道橫(新兵),兩道橫(老兵),一道斜杠(下士),兩道斜杠(中士),三道斜杠(上士)。在上麵就是梅花佐事,一杠梅花幹事,一杠雙梅花管事,一杠三梅花管家。
一套他很熟悉,也簡單明了這些人接受起來也容易的符號,成為這次封賞的重頭戲。有穩定的階層體係,人要融進去也是非常快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