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聖教中人(2 / 2)

一個千戶所一百捕倭軍是定數,為了擴增本衛捕倭軍數額,朱應奎不怕這些人不出死力氣攻山。

他很清楚捕倭軍的軍士構成,每一名捕倭軍軍士幾乎可以說是各家子弟、家丁,這才是登州衛捕倭軍有較高戰鬥力的原因所在。

增補名額,對捕倭軍的指揮層、底層而言,是利益均沾的。如此上下齊心,怎麼可能沒戰鬥力!

必須在雪化前攻克北曲山,否則雪化期間攻山難度高不說,更會耽誤春耕。捕倭軍名額重要,可春耕更重要。

雖然趙顯還沒有回來,可朱應奎已經斷定劉磐在山上。有內應已經成功了三成,現在隻要成功激勵捕倭軍戰心,極有可能重演神豬嶺攻山的神話,那就是一戰而定。

這種速戰速決,對上下彼此的名望有很大的助長!

他想的更多,一個攻堅戰殺手名聲,足以讓他一步升任兵部重要職位。一個善戰的名聲,足以讓他在下次外放的時候,官升三品。然後兵部侍郎或都察院左右副都禦史,再然後下放足以督撫一省。

一共也就四五個轉升步驟,一次任期三年,也就不到二十年的時間爬到中樞重要顯位。而他到那時才五十歲出頭,想想就激動……

不要小看擅長攻堅戰這種名聲,攻堅戰必然會有慘重的損失,麵對攻堅戰軍隊普遍會產生厭戰心理。一個能驅使軍士去瘋狂攻堅,並行之有效能攻克的將領,隻要這輩子不犯渾,誰都不敢招惹。

這種善於攻堅的將領太稀少了,若有這麼個名聲掛在腦袋上,朱應奎這輩子坐到兵部尚書的位置上,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北曲山,雕虎洞。

劉磐長時間沒修理胡子,一臉的絡腮胡就連臉頰上都是胡碴子,坐在主位搖頭晃腦,手裏端著酒碗笑著,另一手指著趙顯:“諸位弟兄,這位劉兄弟來頭可不淺。當年聖教起事,大帥鏖戰於湖北黃州,不幸覆舟。而這位兄弟父祖皆為大帥親衛,護衛大帥幼女突圍,避居南昌山野之地。”

大帥是劉寵,家中排序第六,其弟次帥劉宸排序第七。

所有頭領齊刷刷看向趙顯,李孟感歎道:“真忠貞義士也!”

說著端起酒碗道:“昨夜怠慢兄弟了,哥哥賠罪。”

趙顯已經被劉磐嚇壞了,任由他在那裏胡編亂造,也端著酒,神色嚴肅:“是小弟不該隱瞞身份,與孟爺何幹?”

兩人共吃一碗酒,劉磐一臉唏噓感慨道:“當年,兗州那邊的唐會主委托我父去尋訪二位大帥後人,可惜次帥已斷了香火。而大帥之女被我父帶回山東,托付與曹縣張姓堂主……”

說著麵露猙獰:“諸位弟兄不知,這姓張的早有叛教之心,欲獻出大帥女謀求富貴。我父兄聞訊,搶出大帥之女逃向登萊,安置於登州衛一處軍戶家中。這家姓趙,祖上時便是小明王部屬,也是聖教中人。而我父兄,傷重而亡!”

環視一圈,劉磐解開自己衣衫,露出毛茸茸的胸口,撥開胸毛有一處箭傷,劉磐眯眼:“所幸,兄弟我逃過一劫。而五年前,教中內鬥,也有叛徒借著教中基業發家致富,欲要與朱家皇帝和解過那富貴日子,不顧天下蒼生,要拿大帥外孫做那投名狀。”

所有頭領聽著也算是義憤填膺,在江湖上白蓮教才是正統大明理念的承載者,劉磐脫了上衣,背上刀疤三四道:“兄弟我人單力薄,隻能救出大帥兩位外孫……”

說著,還淌下兩串淚水。

趙顯更是無語,那分明是你在遼東時的傷疤好不好?看著架勢,似乎有拉趙期昌下水的意思。

李孟很配合的一巴掌拍到桌上:“哥哥,大帥外孫現在何處?”

說著扭頭環視各人,吼道:“我等擁立大帥外孫,再建白衣神軍,幹掉朱家,還我光明盛世!”

紅鼻子、王平等人紛紛響應,剛上山不久的祝英平結結巴巴,很是激動:“對!對!對!”

劉磐穿著衣袍,長長一歎看向趙顯:“兄弟,在座的弟兄都是仰慕聖教、景仰大帥、次帥之人,皆是坦蕩蕩的好漢子。你若信得過我等弟兄,我等願隨大帥舊部起事,奪回我聖教基業,還大明江山一個朗朗乾坤!”

趙顯頓時頭大,難道就說你們要找的人就在山下軍營裏還是帶兵的?

一臉的為難,左右拱手看著一個個眼神熱切的頭領:“我家家主惦記二爺活命之恩,這才派小的上山來。而此時,我家家主並無起事之心。”

劉磐狠狠拍桌,語氣抑揚頓挫:“為何!山東官軍不過如此,若大帥舊部起事,頃刻間可得義軍數萬,數路齊進,截斷漕運,朱家狗皇帝那昏君,能餓死在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