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小包工頭(1 / 2)

這次拜訪朱應奎,朱應奎隻是在在前院偏房接待,以談論公事的意味更多一點。

朱應奎穿著五品緋紅白鷳補子,腰間玉帶虛紮,烏紗帽兩端軟翅靈活搖著擺動:“這是你們登州衛的事情,本官是不讚成捕倭軍入山剿匪。但捕倭軍堅持,本官也不會反對。”

端著茶碗,朱應奎看著眼前兩名少年,戚繼光是衛掌印,趙期昌又能代表衛東五家,基本上一起來就能代表捕倭軍的態度。

這是一場初步的磋商,捕倭軍要接鹽商集團的單子,不能自己去談,要通過朱應奎進行交接,讓朱應奎時刻把握住捕倭軍動向比對彼此都好。

戚繼光坐在左首,神色慎重:“朱公,您對衛裏的關心,下官等人是感受的到。可衛裏艱難,若無必要也想安安穩穩屯墾司業。隻要報酬合適,對得起弟兄們流的血,這差事衛裏就能幹。”

朱應奎撫須,沉吟:“既然如此,本官可出麵與省裏交接,請一份調兵剿匪的文書。”

這場買賣的流程是這樣的,捕倭軍接單子,是通過朱應奎的線,由他實際直屬上司巡撫何鼇與鹽商去談。而戰後的紅包,也是經手何鼇、朱應奎、衛裏再到下麵的軍士。

環節多了兩層,最少一半的紅包收益就會落入這兩個環節。這也是規矩所在,難道登州衛捕倭軍自己接單子,讓上頭人幹瞪眼?

明麵上,則是山東巡撫衙門下令登州衛捕倭軍剿匪,成功後衛裏能獲得兵部認可的軍功,能拿到朝廷微薄的獎勵以及被吃拿卡扣的紅包。否則捕倭軍在登州府跨轄區作戰,戚繼光這幫人都不會有好果子吃。

何鼇、朱應奎動動嘴皮就撈錢,對衛裏也是沒有好處,最起碼買賣做成後,受益的何鼇會看重戚繼光,看重捕倭軍。而且最關鍵的是,走這條路子能保證事後鹽商集團不會違約。

登州城距離首府曆城在官方地圖上是一千五十裏,這類急著滅火的差事,軍情往來一趟三天時間就夠了。何鼇那裏再費點時間,大約五天就能得到出兵文書。

就是這麼快,大明的衙門做私活時效率都是極快的。

這筆買賣朱應奎也知道,有人需要捕倭軍去當炮灰,他是不希望捕倭軍去幹的。捕倭軍在他眼皮子底下重組,是個什麼成色他大致也明白。他更希望捕倭軍磨劍三年低調發展,由他做上頭代言人。

將來他朱應奎領軍,調捕倭軍歸於帳下組建中軍標營。有這麼一支精銳,很多兵部裏的差事就好辦了。就憑他錦衣衛籍出身軍戶進士的身份,他說不想當兵部尚書,別人都不信。

不過眼前捕倭軍要去啃硬骨頭,朱應奎也沒必要硬攔著。吃點虧的捕倭軍,更會依賴他。

他幹巴巴一句幫忙去和上麵談,反倒讓戚繼光為難了,按照劇本應該坐在一起談談紅包問題。何鼇是一級包工頭,朱應奎是二級包工頭,衛裏負責做事,戚繼光等人就是工頭,很簡單的承包關係。

稍稍猶豫,戚繼光道:“朱公,李孟此獠所部凶悍剽捷。我捕倭軍尚缺若幹軍械,還需最少兩月時間研習破敵之術。況且,此戰艱難,戰後兒郎們的撫恤也是一筆大數據。”

朱應奎微微皺眉,他隻是二級包工頭,是無法與鹽商集團去提條件的。何鼇那裏給多少,他才能有多少。

閉著眼睛,朱應奎計算得失,片刻後開口:“戚將軍,這樣可好?本官這裏在平亂一役中掛個總司後勤調度的名義,一些錢糧什麼的也就補助給下麵辦事的弟兄身上。至於戰後撫恤,衛裏按著規矩報,本官這裏一概批準。”

走朝廷的撫恤方案,即軍士戰死免除家中十年徭役,每年給與大約五石左右的撫須,若是家中隻有孤兒,則由衛衙門撫養成丁。軍官陣亡,撫恤更高一點。運氣好還能將子弟送到兩京在京營裏混,稍稍運氣再好一點,朝廷會賜個錦衣衛世職。

衛裏不是沒錢,而是收上來的大部分要交給都司府。如果撫恤被批準,就能截流這部分度支所需的錢糧。說白了,就是用公家的錢,養幹私活而陣亡的軍士子弟。

朱應奎的意思也簡單,他不要自己那部分抽成,紅包收益由衛裏與何鼇分,按著曆來規矩何鼇講良心刮走兩成,一般也就刮掉三成。

而朱應奎要的是平亂總指揮的名義,畢竟這次出軍走的是平亂的公文,是大大方方、會在兵部備案的戰役,獲得的軍功自然也是兵部認可的。

由禦史係統轉任兵部體係,也是文官的特色。朱應奎就是準備積攢軍功,準備明年底入京述職後,留在兵部工作。

戚繼光與趙期昌互看一眼,趙期昌微微頷首,戚繼光對朱應奎抱拳,感激笑容笑的燦爛:“朱公仁厚,事後犒賞軍士一事,還得勞煩朱公費費力氣。”

趙期昌則就帶了一對耳朵過來,戚繼光的意思他懂,讓朱應奎戰後主持紅包發放工作以及軍功評定,坐實朱應奎總指揮的名頭,並表示自己等人接私活不是為了給自己撈錢,而是為了衛裏上下的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