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報與選擇權(2 / 2)

說著沉默片刻,趙期昌看向戚繼光:“大兄,我更好奇,若李孟所部殺出山區,蛟龍入海,你說山東會有什麼變化?”

戚繼光皺眉,趙期昌想的、說的和他差不多,信息擺在麵前,基本的大局都是能推衍出來的。他輕勒韁繩,道:“沒人希望有這種事情。”

趙期昌也駐馬,腦袋側著,頭上紅纓氈笠斜著遮掩左目,右目炯炯:“是上頭人不希望有這種變化,可下頭人呢?那些鹽戶呢?他們一石鹽讓人三四錢銀子收走,也就一百多文。而這些鹽賣出去,一鬥能賣六七十文,最少五十倍的利。幾代人下來年年如此,他們的日子誰關心過?”

這就是鹽運買賣的暴利所在,吸引所有人飛蛾撲火,也能說是第一間接力量促使未來南明短時間滅亡的原因。因為一個南北割據的天下,非常的不符合鹽商利益。

戚繼光臉半垂著:“不一樣,現在最少還都平安,世道寧靖。若他們鬧起來,死的可就不是幾萬人的事情了。”

趙期昌輕歎一聲,自己勉強是統治階層最低一層,似乎不應該提倡革命思想。革命二字,自古有之,就連共和一詞也在姬周時代發生過,暴動的國民趕走周王,勉強自治了一段時間。

片刻後兩人打馬,並馬齊驅,趙期昌又說:“話說回來,不管怎麼說,衛裏這回出兵是必然。咱的意思是咱在過年後出兵,再爭取一月半訓練時間。何況,人家也不是非我捕倭軍不可。讓其他人先去啃這塊硬骨頭,他們啃不動了,削弱李孟所部後,我部再出手不遲。”

戚繼光眯著眼,望著越來越近的登州水寨:“打這種主意的人不在少數,若李孟所部越戰越弱恐怕輪不到我部出手。”

誰都會打這種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好算盤,論親近關係,鹽商集團優先選擇一定是那些此前一直有業務合作的軍隊。這幫人一個個蹭上去磨,一個磨掉李孟一點血皮,一幫人輪著磨,也能磨死李孟。

戚繼光估計,現在李孟威名正盛,各處軍隊不敢先上去送死。所以鹽商集團看中近在咫尺的捕倭軍,想要讓捕倭軍當第一批炮灰。

趙期昌聽了努嘴,扶了扶頭上氈笠,雙目看著戚繼光:“大兄,打仗不一定要明刀明槍。估計人家對咱捕倭軍也沒按好心思,咱捕倭軍上下圖的就是衛裏強盛,家家殷實過好日子罷了。衛裏如何,才是咱該第一考慮的。至於鹽商、各處軍將,他們與咱何幹?”

“若是可以,我率黑旗二百、輔軍二百先行入山,尋覓李孟所部。說不得,這最後的好處,能落到咱捕倭軍手裏。”

這隻是趙期昌試探性詢問,若是能通過,他準備悄悄資助李孟,狠狠幹翻其他鹽商集團的打手。

在他看來,鹽商集團不一定非要殺死李孟一夥人,要的隻是李孟一夥人被‘消滅’。隻要李孟這夥人‘消失’,那登萊鹽戶也就沒了盼頭,會老實接受被剝削的命運。

戚繼光思考片刻,搖頭:“需從長計議。”

趙期昌要當探路先鋒,這差事真那麼好做?戚繼光自然知道先鋒差事不好做,而且趙期昌做先鋒,各種條件都是不用談,必須優先補充趙期昌所部,各種鹽商送過來的前期好處,就能讓趙期昌吃的肚子圓滾滾出征。

他已經看明白趙期昌的心思,這個人為了錢似乎什麼事都敢幹。

剛才趙期昌那話啥意思?典型的要坑害友軍,是為虎作倀,說的狠了就是窩裏反。

可趙期昌想的更簡單,這次各處出軍幹的都是私活,都是雇傭軍身份。最後的紅包隻有一份,彼此都是競爭者,哪來的友軍?

趙期昌是個說幹就幹的人,他已經看明白了形勢,衛裏捕倭軍要出動,必然要各家集議。這個很危險回報很大的先鋒差事,他拿定了。

兩個人各懷心思,用朱應奎的回帖進了登州水寨。

這次拜見朱應奎,是趙期昌行程規劃中必須的一環。表述自己願意跟著朱應奎幹事情的態度是一回事,探聽各種消息不讓自己當瞎子、聾子也是一回事。

這是個消息封閉的時代,李孟在山南端鬧那麼大事情,若不是戚繼光從省裏回來,可能趙期昌對李孟的消息,還停留在北曲山、所部四五十人的概念上。

任何的消息渠道,明的暗的,在這年代想要幹一番事業,都要消息的幫助。沒有消息就無法判斷形勢,形勢不明再怎麼努力,也可能是南轅北轍,一頭撞到槍陣上。

若不是他這回來衛裏,說不得戚繼光這邊的消息會一直對衛裏隱瞞。直到上麵正式通告要設立巡檢司,到那時什麼都遲了。

甚至,連鹽商雇傭打手平亂的事情,趙期昌都不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