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宗祠祭祖(3 / 3)

靈牌擺列譜係嚴明,三房一係僅僅占據十六對靈牌,比二房的十八對少一些,其他的都是大房一係繁衍出去的支脈。

老祖宗生前不過千戶,隨傅有德遠征西南時與戚家老祖宗一樣,都戰歿了,追授武散階從四品宣武將軍,武勳從四品騎都尉,後又因長孫軍功追授從四品顯武將軍;大房第三代出了個遊擊將軍,死後朝廷追封武散階從三品懷遠將軍,武勳正四品上騎都尉。

其他的大房掌事人襲職副千戶,死後朝廷都是按例追封的正五品武德將軍。

二房那邊是世襲六品百戶,追封的都是武散階正六品昭信校尉。至於三房,隻有初代獲得一個武散階從六品忠顯校尉。

這些追封的名號榮譽都刻在靈牌上,是一個家族傳承的榮譽所在。

追授的武散階、武勳都不值錢,活著的時候確立的武散階、武勳才最有價值。

要知道一個士子考中秀才,他的文散階就是從九品將仕佐郎,即即將入仕能做輔助差事的男子,資曆深一點會升授登仕佐郎,一個意思。

一個老秀才死後,地方官會按著規矩追封這位文散階正九品將仕郎。

在大明朝,凡是與朝廷有牽連的人死後,中高級的追封沒有,低級的文武散階應有盡有。甚至你願意花錢,朝廷也會勉為其難看在你這份孝心的份上,追授一個較高的品級。

趙家隻是尋常世襲軍官家族,宗祠也沒有各種誇張的建築,唯一稍稍過分的就是將曆代大房掌事人的夫妻畫像從高到下排序。

趙期昌深吸一口氣,整個祠堂光線漸暗,趙鼎明進來,門口已經被三房帶來的凶人堵死。

趙鼎明對著靈位、畫像拱手鞠躬,問:“三郎,今日這是何意?”

趙期昌轉身過來,對著趙鼎明搖搖頭,也對著靈位拱手鞠躬,說著:“老祖宗在上,六世孫三房期昌如今立業,然前路坎坷,為祖宗榮光,後世富足,孫將披堅執銳,立我趙家根基,樹我門楣並廣大之。我趙家從戎以武立家,今日鳴銃立誌明心,以告父祖在天之靈。”

“今家中有猛士顯、慶童可為爪牙輔翼,孫期昌將錄名族譜,立為三房別枝,以告父祖。”

龔顯、慶童上前,雙膝跪倒在地。

趙普益端著三房族譜上前,趙期昌翻開一頁空白,提筆書寫:“趙顯,字惟明,共姓龔氏子,世居南昌,將門後裔。因緣際會,誌趣相投。嘉靖二十五年十一月初四日錄名,六世孫三房期昌。”

龔顯……趙顯聽著心裏百味雜陳,不過聽到自己血統被定為上古共姓不由咧嘴,這是他的驕傲,可很多人不信。如果今後闖出一番名聲,這份族譜將很重要,那他不是上古共姓血脈也能變成共姓。

再說了,共姓與龔氏淵源隻要是識字,也能看的明白。

趙期昌又翻開一夜,書寫:“趙慶童,字長明,媯姓田氏子,隸於家中,已曆三世。緣分天定,又在人為。嘉靖二十五年十一月初四日錄名,六世孫三房期昌。”

緣分天定,又在人為。

八個字讓慶童感慨萬千,跟著趙顯一起磕頭。

某種意義上來說,慶童與陳明理還是同一個祖宗。

田氏代齊事件中,田氏是陳國公子逃到齊國後的後裔,當時田與陳是同音字,封地在田,也念陳音。

至於趙家,族譜上也很高大上,北直隸真定趙氏分家,血緣是贏姓趙氏。

對於這些趙期昌沒什麼感覺,族譜上這麼記著的。

將那口繳獲的倭刀作為貢品擺在靈牌下,事情也就算是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