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世上沒有雙贏(2 / 3)

意思很簡單,大房將與三房徹底分解趙家莊那批人力量,抹消族老們的影響力。

趙普益臉皮一抽,問:“這是三房和大房的意思?”

“先生,事實擺在麵前。所謂的族裏,就是無水之魚,吃大房卻不知手軟口軟骨頭軟的道理,他們憑什麼與大房爭?看不清自己能耐,無自知之明者愚,收拾起來也不費勁。先生是我趙家難得的明白人,今兒這麼一大早找咱,應該不是做什麼口舌之辯。”

趙普益上下打量趙期昌,道:“餘想知道,三房建莊子後,會不會建祠堂。”

供奉一個祠堂,這才是同堂一家子。若三房自己立祠堂,供奉的將不是開基立業的老祖宗,而是三房開枝散葉的那位老祖宗,即前一位老祖宗的兒子。

趙期昌搖頭:“都在衛裏,另立哪門子的祠?先生有話直說吧,我這人做事一向幹脆。”

趙家是分房不分家,共同供奉立業的六世祖。

若是趙期昌另立宗祠供奉就是五世祖,將徹底與大房決裂,族譜都不是一張了。那時候也就沒有大房、三房的說法了,有的是嫡脈宗家,和庶脈分家。

這是很大的改變,比如說眼前分房不分家,大房的支脈非常多,可趙鼎明絕嗣,有過繼資格的除了他三個侄兒外,二房、三房子弟也有資格。至於其他的支脈,一點資格都無。

若是另立宗祠,宗家嫡脈絕嗣隻能從宗家血緣最近的支脈過繼,其他庶脈分家就別想染指。宗家是宗家,分家是分家。

趙普益又問:“如今家中與張王田劉四家聯合開發城東荒地,今後田地開完後,三房準備怎麼做?”

這個問題突然,不過趙普益作為二房最後的餘脈,也有資格詢問家中大動向。

趙期昌搖頭,回答的也無實質內容:“看緣分,今後的變數太多了,無非因勢利導。”

趙普益咧嘴哂笑:“三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先生的意思呢?”

趙普益右手負到背後,笑容不改:“衛裏雜亂,該梳理梳理了。比如張家在城西,我趙家在城東。”

趙期昌笑了:“張家在城東的地怎麼辦?”

趙普益斂去笑容:“置換官田,各家遷地。不從者,打死。”

從新打量趙普益這個老童生,趙期昌也斂去笑容:“先生,這事兒咱樂意,戚掌印、張家怎麼想?”

“合則兩利,三家各取所需。張家那裏點頭,戚繼光也不得不點頭。否則雞飛蛋打,最吃虧的可是他戚家。”

合則兩利這個命題是建立在第三方屍體上的,若無第三方所謂的合則兩利彼此間的買賣必然有盈虧的說法,必然一個吃虧,一個占便宜,隻是多少的問題,能不能看明白的問題。

趙普益說著眯眼:“如今衛裏各家,百年下來日益衰敗。這是最後的機會了,錯過,衛裏各家將翻身無望。各家必有抱殘守缺執迷不悟的,可其家中識時務的,也決然不少。”

顛覆各家結構?

趙期昌沒想到這個老童生心思也這麼歹毒,這可是他分化瓦解衛裏各家的預備手段。

緩緩點著頭,趙期昌露笑:“先生,三房那邊莊子建好,下麵各處也會有六七個莊子。各處要蒙學的孩童數以百計,正好缺個先生,不若先生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