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墊腳石的思考(3 / 3)

張承甲提著熱水壺不便行禮,身子微躬笑著:“壯士稱呼咱大郎、張大郎就可。”

龔顯也不謙虛,點頭抱拳:“姑爺。”

這時候趙芸娘母女倆出來,見有龔顯這個生麵孔,她娘又退回屋裏,趙芸娘上前行禮:“侄女恭賀叔父得勝歸來。”

趙期昌將麵巾摘了:“讓你們著急了,大兄那邊再有幾刻才能回來。對了芸娘,哪有熱炕?”

趙芸娘道:“左廂房是給叔父備下的,右廂房叔父也可使用。”

趙期昌道謝一聲,轉身看張承甲:“手頭事放下,跟著慶童與龔顯好好吃喝一頓。前麵那些人晾著去,都蹦躂不了幾天了。”

放下熱水壺,張承甲抱拳:“是。”

趙期昌又看慶童:“吃飽喝足後,領著龔顯去城裏轉轉,別闖宵禁。今天少喝酒,等到了墩裏隨你們喝。夜裏守夜的差事就免了,好好休息。”

“遵令。”

趙期昌對龔顯點點頭,龔顯笑著頷首抱拳,理解趙期昌的好意。

拍拍手,趙期昌道:“就這樣散了吧,咱睡暖炕去了。”

“恭送老爺。”

左廂房在北,趙期昌走過去,緊隨的趙財趕緊推開門,嗅著屋裏的土木味兒,就渾身舒坦,總算是沒了風味兒。

張承甲拉著慶童二人到右廂房:“稍後,咱去給夥房打招呼。都是家裏,隨意就好。”

他出去,龔顯與慶童相互拆著對方身上的束甲皮帶類似武裝帶,什麼稱手的家夥都往上麵掛,龔顯看著門口:“家裏與大房關係挺好的呀,兄弟和睦何愁家業不興?”

慶童笑著:“好是好,大房老爺會做人,咱老爺也會做人,這都是爭來的,挺不容易。國初時老祖宗分家三房,如今已有六世了。”

酒樓廣廳,趙普益一直就沒下去,看著趙期昌在後院下軍令一樣指揮家裏的小兩口子,不由搖頭笑著,還真是個奇人。

左廂房,趙財幫趙期昌卸甲後,又急匆匆出去準備熱水。

趙期昌坐在炕邊發怔,趙芸娘端著木盤進來盛著瓜子、水果、茶水壺碗:“叔父,想什麼呢?”

趙期昌眨眨眼睛,輕歎一聲:“管家這麼大歲數跑來跑去,挺不容易的,活著就不容易。今兒衛裏受了窩囊氣,咱心裏不舒坦,雖萬人敬仰,還是心坎兒裏不自在。”

天寒地凍的,兩個時辰半行軍近三十裏,下麵弟兄都快累死在路上,結果種種努力、堅持隻是人家的一場戲,一塊墊腳石,他就是稍大的那一塊墊腳石罷了。

要知道,這年頭一支軍隊能保持秩序日行三十裏就是合格了,日行五十裏那是強軍範疇。行軍不是兩腿邁著甩開手,要披甲掛刀提著槍,還要保證隊形,真的是很累的。

端著一杯茶遞過來,趙芸娘挽著耳際發絲柔聲道:“叔父想的多,一直就多。”

抱著茶杯,趙期昌仰著頭看著屋頂愣神:“不多不行,多了心裏也不舒坦,還是飯來張口的日子舒坦一點。但無所事事隻吃不幹活又枯燥乏味,看來就真無大自在大逍遙。”

趙芸娘被逗笑了,捂嘴輕笑:“不做事還能吃好喝好,怎麼會枯燥?”

趙期昌揚著下巴,搖著頭:“這是真的,不騙你。那種日子安逸的跟廟裏的神像一樣,麻木。有點像圈養的豬……一輩子吃喝不愁,到頭就是一刀。”

趙芸娘笑的更厲害了,笑的直喘氣:“這豬若吃的好喝的好,也是多少人難求的好差事。”

趙期昌扭頭看過去,努嘴:“芸娘說的對,這日子還真不是一般人能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