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楊家店山民(1 / 3)

九月初八,趙期昌騎馬,劉瘸子駕車,車裏載著慶童和婢女孫孟娘,一行人在劉家旺趕了個早集。兩斤沿途喂馬用的豆子換了一斤足足十個小柿子,就調轉車頭往萊山趕去。

萊山在黃縣南,黃縣在登州城西七十裏。萊山可能大夥不熟悉,王屋山就在這一片。

萊山周邊趙期昌不陌生,他以前從登州步行往來一趟萊山需要三天時間。現在駕著牛車,來回兩日功夫就足夠了。

一路走山路,從龍山東邊進入,抄過龍山南部一直沿著延綿山路,大約天黑時就能抵達萊山。從這條路到楊家店,是一條踩熟了土路,是山民外出趕集的主要道路之一。

楊家店也是集會所在,十日三次,是中左千戶所唯一一個集會所在。但人不多,能在這裏趕集的山民,寧願多走幾十裏路去中所或者劉家旺趕集。

在楊家店趕集,對山民來說價錢不公道。

龍山一帶上月有打柴軍戶喪命虎口,所以沿途也不做停留,趕在晌午前抵達楊家店歇腳。

楊家店也是一個百戶寨,隸屬於中左千戶所。這裏以後會有一個響當當的名字,叫做大辛店。請務必記住這個名字,很重要。

管事百戶不在,留守的是總旗甲長,姓劉,是個矮個黑瘦卻留著大胡子的中年人。

這位劉甲長很是熱情,打發寨裏少年打草喂食牛馬,拉著趙期昌到自家院子裏做客。

這裏已經是大山深處,人煙稀少的地方永遠不要過度高估法律、道德之類的事情。別說現在這種世道,就是後世戈壁荒野裏野遊,讓本地人弄死的事情也多了去。

慶童全副武裝,右手提槍左手按著刀柄,耀武揚威緊跟著趙期昌。這一路出來,趙期昌去萊山拜訪朋友是一件事,順帶打獵、放鬆心情也是一件事。自然,安全是更重要的一件事。

立在平緩山坡的楊家店百戶寨周邊有大片較為平坦的土地,山裏情況就是這樣,平闊地形較大的地方必然有聚落,生存壓力下山民會努力利用每一分地形上的優勢。

這位劉甲長家中條件不錯,院子裏還養著一群到處啄食的雞。站在院子裏俯視周邊田野平地,趙期昌看見各處分布著不下二十來匹馬在悠閑吃草,竟然沒有人看管。

頓時心裏就一緊,在山裏閑散放養馬匹,說明什麼?

說明寨子裏的人有馬戶編製,也有這個依仗、底氣,說明閑散的馬匹在外麵沒人敢動!歸根結底就是有底氣,這底氣不言而喻,在山東這地界擺明了人家是黑白通吃。

他以前就沒來過楊家店,他走的是登州、黃縣、萊山路線,是走官路繞圈子的安全路線。這回走的是紅石山、楊家店、萊山路線,是新路線,是山路。

紅石山還有一個官方名字,叫做朱高山。朱高山的範疇更大一點,囊括紅石山,與夾在白石墩、劉家旺之間的幾座丘陵石山。

這位劉甲長招呼自家閨女燒水,跟來的孫孟娘去搭手,趙期昌進入劉家正房,也就是一間稍微氣派一點的土房子。

慶童拄著紅纓槍,另一手叉腰立在門前,勇字盔遮住方正、冷酷的雙眸。那麼一絲不苟站著,反倒惹著劉家十二三的閨女再三回頭偷望。

唔,永遠永遠不要以為山裏的少女就跟白紙一樣,某些事情她們可格外的大膽、主動。

屋裏,趙期昌脫了靴子盤坐在炕上,看著忙碌的劉甲長道:“楊家店占了一個好地方呀,咱在萊山那邊混了近三年,各處村落能有楊家店這種地利的,十中無一,甚是難得。”

“三爺有眼界,說到底楊家店這裏還是老祖宗爭氣。再說了,這地方不好也不會設立軍寨。”

劉甲長拿著竹筒過來,將有年頭的茶葉小心翼翼抖入茶碗,兩副白瓷紅梅壽字茶碗擺在炕桌上,劉甲長又端來一盤還沒曬好的紅棗坐在炕邊說著:“三爺的名聲,小老兒在這山溝溝裏也聽說過。旁的咱不說,光三爺能拉扯兩個幼弟活在城裏,就憑這份本事,就讓山裏不少漢子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