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期昌緩緩咀嚼梨子,繼續聽著戚繼光表態:“你趙家要做的,也是本官,也是先嚴一直想做的。若八百捕倭軍配不齊,此事必須延後。沒有這八百弟兄壓著,開田後被人搶了,衛裏上下就徹底沒了心氣,隻能渾渾噩噩混吃等死。好在,捕倭軍湊齊了。”
“城東開荒計劃你們可以做,但務必記住,隸屬備倭城的三百捕倭軍不可下田,必須給本官紮在那裏,狠狠操練。衛裏這八百捕倭軍有起色,府城這邊,還有上頭都司府都不敢落衛裏麵子。”
按戚繼光這個話,備倭城的三百捕倭軍在接下來的開荒計劃中就徹底搭不上手。這可是三百精壯勞力,而且持續操訓更會消耗各家錢糧,降低勞力,平白增加錢糧消耗一增一減下來,各家開荒必然錢糧、人力吃緊。
趙期昌微微皺眉:“此事,小弟豈能做主?戚掌印這話,小弟隻能傳過去。”
“既然還認我這個掌印,那就按我說的辦。班軍廢了,各處守軍、墩軍也廢了,捕倭軍是衛裏最後的臉麵。若捕倭軍也廢了,你們開出多少田,都保不住。本官不在意你們各家損失,在意的是衛裏各家的心氣。”
狠狠咬一口梨子,戚繼光繃緊的麵皮放鬆,目光看向院外薄雲籠罩的天空:“此事沒有商量的餘地,新開軍田政策、田畝數量上,本官可以進行補助。”
軍民開荒免稅是既定國策,戚繼光真正給出的補償是衛裏幫著瞞報新開田地畝數,這可是源源不絕的好處。
以現在各處的情況來說,上頭人根本不敢進行大檢地,進行檢地清查田畝工作,滿朝官員、勳戚都會虧損,等於與朝野做對。
所以報多少田地,就是多少田地。大明開國至今一百五十年,官方數據裏,人口還是國初的六千多萬,田畝增長的也有限……
何況戚繼光也說了,這是強製任務,給趙期昌提及這件事,不是讓趙期昌做主點頭,而是讓趙期昌把他的命令傳過去。他不需要張趙劉王四家的商量,要的是執行他的命令。
讓自己傳話,屬於非正式談話,是一種留有餘地的通氣方式,趙期昌微微思索就能明白。
就與舊馬營改建市肆一個道理,是府裏的意思,可實際上衛裏願意談,也是和蓬萊縣談,府裏並不直接出麵,留下可供緩衝的餘地。
趙期昌點頭應下,他就是個傳話筒,沒必要與戚繼光談什麼條件。他不夠資格,戚繼光也不會給張趙劉王四家這個資格。
一個梨子吃完,戚繼光又塞了一枚點心過來:“還有白家資軍一事,與舊馬營撤編一事也能並為一件事。衛裏進行讓步,八百捕倭軍出現在衛裏公幹,白家會有所動作。”
拿著點心小咬一口,緩緩咀嚼,趙期昌問:“戚掌印的意思是指,若談的好,白家會通過資軍補償衛裏?”
“不,是威脅。”
戚繼光端起茶碗,右手拿著碗蓋撥著茶湯緩緩吹了吹,抬頭看著門外雲層:“有捕倭軍在,都司府好說話,府裏也會好說話。可真正獲益並不是都司府、府裏,所以府裏給出的好處有限。市肆改建,決定權不在府裏,而在於城裏各家。他們滿意衛裏的條件,府裏才會點頭答應衛裏的一些條件。可衛裏各家的額外好處,則需要城裏各家補充。”
他扭頭,看著趙期昌:“或許白家老爺資軍,就存了這方麵的意思。故而,這件事情麻煩著呢,一方麵衛裏要與縣裏談,一方麵還要通過白家老爺與城裏各家談。哪一麵重要,你應該能看明白。”
趙期昌聽完緩緩點頭,吃一口點心,壓一口溫熱茶水:“掌印的意思下官明白了,稍後就找白老二談談。”
戚繼美眼角眯起,抿嘴嘴角上翹點著頭:“明白就好,老弟機靈能做大事,衛裏缺你這樣能挑梁的。”
另類的封官許願?
趙期昌說不上淡然一笑,隻是笑意更為明顯:“掌印安心就是,明日一早下官前來複命。另有一事,是關於轄地內開山引水的,需要火藥,想請衛裏批一些。”
戚繼光眨眨眼,伸了個大拇指:“你那建莊計劃很不錯,比備倭城規劃的好看。至於火藥,這東西衛裏沒有,隻能給你硝石、硫磺五十斤,再借一個擅長火器的家丁與你配置火藥。前提就是談好白家這一茬子,否則光著五十斤,你覺得該值多少?”
硝石、硫磺都是治療皮膚病殺蟲的藥材,市麵上可以買到但純度、數量都是問題,對趙期昌而言價格也是個大問題。他自然清楚這五十斤的價格,沒有十五兩根本弄不來。
至於火藥,都是現用現配。原因就是配好的火藥保存是個隱患,意外爆炸是個問題,受潮也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