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會議(2 / 3)

趙鼎明點頭:“確是一筆大開銷,可沒有這二百捕倭軍鎮著,拿什麼去保舊馬營百戶所?諸位弟兄,將咱手裏的兒郎們擺在明麵,拉開架勢,休說是衛裏,就是都司府也會思量著。今後有今後的事兒,反正在咱一輩,城周邊的土地不能再丟。上愧對先人,下對不起子孫,狗日的逼急了,哥哥就敢帶人挖他家祖墳!”

飲一口茶,趙鼎明繼續說:“丟了土,沒了營生,再好的家業也要敗落。到時這捕倭軍,也就成了旁人的了。這是本末關係,切莫自誤、倒置。”

王文澤緩緩點頭:“是這麼個理兒,大夥兒也明白這個理兒,說的再好,可各家也沒閑錢不是?這是個死結。目前就說咱老王家,也是有一日沒一日過著,溫飽生活不難,練軍的錢的確很難擠出來。”

趙鼎明愁眉,張茂看向王文澤道:“你也別哭窮,這麼著吧,二百軍力的確緊了些。咱的意思就是一百人,隻要練得好,一百、二百沒甚區別。隻要嚇住那些個雜碎,拖過這個節骨眼,後麵就好辦了。”

目前為難,為難就體現在戚繼光身上,管著衛裏卻臉皮不夠厚。麵對都司府的壓力,不敢像之前的前輩那樣當作耳旁風。戚繼光沒有頂住,讓那些人看到了希望繼續使力氣,結果就是戚繼光為難,衛裏各家也為難。

現在就得拖,拖到對方沒了心氣打消這不該有的念想,或者拖到對方按捺不住拔刀子,到時衛裏也好狠狠地幹上一仗。

然後是第三件事兒開始討論,趙期昌就在一旁帶了一對耳朵過來。他年紀太小,神童這類東西場麵上吹吹就行了,涉及到自家財務支配沒人會鳥他。然後就是資曆低,手裏握的力量不夠。

隻要他的家丁隊伍練好,他再小兩歲,在這裏也是有開口說話的資格。錢是自家的,可手裏的弟兄影響的方麵可大了去。

會議散後,各類人物就直接散了趕著回家去過中秋。

今夜的城門也沒有宵禁封閉的說法,去趙家莊的路上。

明亮圓月懸空,火把都不需要打。

回去的隊伍比較大,趙鼎明的家丁、前來幫閑的宗族子弟、莊裏佃戶子弟等等,不下百餘人。這百餘人,就是趙鼎明的底氣所在,另一個底氣就是他的兒子趙鳳翼。

兩馬並驅而行,趙鼎明聽著,趙期昌將黃允良此前的許諾說出。即撤銷的舊馬營百戶戍堡編製東遷,扣在白石墩身上,升格為戍堡。

趙鼎明搖頭:“他說的好聽,這事兒就是戚掌印也不敢拍著胸脯打保票。”

趙期昌心中還有些期望,想想也覺得自己對未來太過天真,點著頭不言語。

趙鼎明便開始詢問白石墩開荒事宜,以及趙期昌的規劃。

後麵一匹小毛驢上,趙普益這個族學啟蒙先生騎著小毛驢,兩條腿太長也可以說小毛驢太小,腳尖擦著地,一搖一晃聽著大房、三房掌事人談著家業發展,頗有興趣。

趙家莊裏絕大多數宗族都是從大房衍化出去的,趙普益則是唯一的一個二房子弟,至於三房一代代人都活的比較艱辛,在趙家莊一個血脈都無。

另一邊,城裏張家。

新房裏一片紅,一對紅燭燃燒,張承甲拿著小稱挑了趙芸娘蓋頭,手把手坐在桌邊傾訴過去兩年的相思之苦。

談到趙期昌,不忘拿出今日送給他的禮物,新婚小兩口兒看著兩枚四四方方銀色子,一個羞紅了脖子,一個瞪著眼睛大有躍躍一試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