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解謎(1 / 3)

北極觀山門外的台階下,白慶喜提著一包貼著紅紙的點心,遠遠對回來的趙期昌笑。

“小白爺,久等了。”

趙期昌拱拱手,似笑非笑,似乎很高興。

白慶喜也是輕輕抱拳還了一禮,上下打量精神不錯的趙期昌:“找著活計了?”

“尚無,城裏生計不好找啊。”

趙期昌說著右臂一展,小白爺頷首跟著趙期昌入內,邊走邊說:“農忙過後,周邊農戶入城尋活計,此時的確難尋一個穩定的活計。若是趙兄弟不計前嫌,咱能略盡綿薄心意。”

搖頭,趙期昌道:“可能要辜負小白爺一番好意,咱終究是軍戶,披堅執銳為國征戰才是本職宿命。準備去衛裏武學求學,練一身好本事。”

白慶喜忍不住發笑:“有道是富學武窮學文,趙兄弟這身體,恐怕撐不住練武所耗。”

趙期昌不言語,默然片刻問:“小白爺是信義人,可是為了昨夜之事而來?”

兩個人沒多少交集,唯一的聯係就是昨夜的事。趙期昌握著白慶喜關心的事情,主動權在手,開口先問還是熬著等白慶喜自己問,都是一樣的。

“然也。”

白慶喜遞上點心,趙期昌垂眉看著沒接,又抬眼打量白慶喜:“小白爺,五兩銀子可在?”

白慶喜恍然,左手輕拍腦門:“讓兄弟笑話了,竟把這事給忘了。你看,咱該兄弟多少就是多少,早就備下了。”

左手探入右手袖囊,取出一包紅布包起來的銀錠子,連著點心遞過來:“庫平銀五兩,一分不少。這下,趙兄弟可滿意了?”

接過銀子掂了掂,趙期昌解開紅布咬了一口銀子,不顧白慶喜鄙視目光,笑著說:“茲事體大,咱又是窮慣了,還沒見過五兩重的銀錠子是個啥模樣,讓小白爺見笑了。”

白慶喜頷首微笑:“咱能理解,今番除了赴約補上餘款外,還想求證一番將星之事。你也知道,咱圖的是什麼。前後敲走咱十兩銀子,這事也該到頭了。”

不搭理他的威脅,趙期昌解開點心包,取一枚酥脆紅紅綠綠點心遞給白慶喜:“借花獻佛。”

白慶喜看了趙期昌片刻,拿起點心吃一口,趙期昌這才拿起一枚點心也吃一口,細嚼慢咽香甜觸感,讓他沉浸其中:“一事歸一事,這個道理小白爺想必也是知道的。該說的,咱業已說盡了。小白爺此來,為的還是殘詩箴言所藏謎底。這是動腦子,看機緣的事情,能猜透的不單單要看腦子,還要看機緣。”

“什麼機緣?”

白慶喜不認為自己沒腦子,如趙期昌所說,他缺機緣。

“小白爺掏多少銀子,咱就說多少。若一次十兩,咱也就一並說出。”

趙期昌咬一口點心,抬目盯著白慶喜神色變化。

看著吃的香甜,卻雙目上翻望著自己的趙期昌,白慶喜暗罵一聲窮措大,也實在是耐不住心中癢癢:“今日未帶足銀子,先付三兩可好?”

趙期昌伸出手,白慶喜陰著臉將荷包取出抖了抖,抖出碎銀子掂了掂,大約三兩就遞給趙期昌:“說罷。”

“那就先說三兩的價,戚繼光之父戚景通,幼年在浙江金華府義烏縣南塘過日子。其父戚寧早喪,長房戚宣無子這才過繼到登州來。”

聽的稀裏糊塗,白慶喜咬牙眥目:“就這些?”

“嗯,餘下線索也簡單,不是給小白爺說了麼?要尋根底,去義烏縣南塘,尋訪當地鄉親,該知道的,小白爺自然能知道。”

趙期昌說完,舔舔手指上的碎屑,看一眼道觀山門,又看一眼白慶喜:“小白爺若有恒心,去一趟義烏縣便能明白。若想知曉下麵的,啥時候七兩銀子拿來,咱便一並說出。唔……小本生意,概不賒欠。”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