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地處環渤海經濟區,是冀中南四個重點增長及重點培育的中等城市之一,被河北省列入全省首批擴權縣,是邢台市副中心城市。清河縣經濟發達,改革開放以來,形成在國內外獨具特色的羊絨、汽摩、合金、耐火材料等產業。
一、羊絨產業
清河羊絨產業經曆了,30,多年的發展。如今,清河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羊絨加工集散地和全國重要的羊絨製品產銷基地,2012,年實現產值140,億元。
發展概況:清河羊絨產業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相繼經曆了四個階段。
一是以千家萬戶為主體、以羊絨分梳擴散為標誌的起,步,階,段;,二,是,從,90,年代中期開始,以規模企業擴張、羊絨深加工興起為標誌的延伸階段;三是從1999,年起,以興建特色產業園區為載體、羊絨規模企業大量聚集為標誌的鞏固提高階段;四是從,2008年起,以羊絨製品市場的啟動運營為標誌,清河羊絨製成品開始向著品牌化方向轉型提升。
產業現狀:目前,清河已形成了從原絨采購、分梳、紡紗、織衫、織布從初加工到深加工比較完備的產業鏈條。一是原絨采購。清河羊絨產業所需原料主要是山羊原絨、綿羊原毛及灰褪絨、水褪絨。原料采購或在本地絨毛客棧采購;或外出到牧區采購,另外每年還從蒙古、西亞等國進口原絨。二是無毛絨分梳。目前擁有梳絨機,2萬台,年分梳包括綿羊絨在內的各類無毛絨,23000,多噸。
其中山羊絨近,5000,噸,約占全國總量的,50%。綿羊絨約18000,噸,約占全國總量的,75%。山羊絨銷售自開始至,90年代初期,以外銷換彙為主,到,90,年代後期,隨著國內深加工能力的急劇增長,特別是發達國家羊絨深加工企業向中國的轉移,山羊無毛絨產品由原來的外銷逐漸轉為內銷為主,如今內銷比例占到了,60%。三是紡紗。目前,清河擁有粗紡紗生產線,110,條,精紡、半精紡紗錠,3,萬錠。
粗紡紗生產線大多引進意大利設備,共有宏業、沃爾森、金達萊等,22,家紡紗企業,其中尤以宏業公司,8,梳,8,紡生產線和,5000,錠精紡紗設備最好,宏業公司生產的精紡羊絨紗線出口價格最高。清河的山羊絨紗大多出口,主要銷往意大利、日本、英國等國家;綿羊絨紗大多內銷,主要銷往江浙滬等地的紡織企業及紗線市場。2012,年清河生產羊絨紗及各種混紡紗線實際達到,6400,噸,成為全國最大的羊絨紡紗基地。四是織衫。如今清河擁有電腦橫機,2000台,手搖橫機約,1,萬台,隨著近幾年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手搖橫機逐漸被電腦橫機所代替,年可加工羊絨衫,2400多萬件。清河主要織衫企業有朗坤、宇聯、金達萊、紅太等,60,多家,2012,年加工經銷純羊絨和混紡羊絨製品的銷售量達到,550,萬件,能夠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18%,左右,綿羊絨衫,500,萬件。五是織布。目前擁有織布機,100,台套,年可加工麵料,300,萬米,織布企業有奧萊克、昭友、友誼等三家企業。麵料主要是粗紡山羊絨和綿羊絨麵料,銷往美國、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2012,年,麵料出口,120,萬米。
二、汽摩產業
發展曆程:清河縣汽摩產業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經過,40,多年發展,已成為區域經濟戰略支柱產業。上世紀九十年代清河縣被國家交通運輸部認定為全國汽摩零部件生產銷售基地。2012,年,3,月,清河被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授予“中國汽車(摩托車)零部件製造基地”稱號,這標誌著清河已躋身全國重要汽車(摩托車)零部件聚集區域。
產業規模:清河縣汽摩產業規模年產值在,100,億左右,截至目前,清河縣共有一般納稅人汽摩企業,360,家,其中,產值,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136,家,共有,2000,多家企業和加工業戶,從業人員達到,5,萬多人。
產品類型:清河汽摩產業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整車製造,主要以禦捷車業的新能源汽車、禦捷公司的改裝車、安泰公司的,電,動,摩,托,車,為,代表;第二類是汽車零部件,主要包括橡膠密封件係列、橡塑製品係列、進排氣係統、鑄造及操縱係統、車用飾件係列和電子產品等六大類,其中,操縱鋼索、車用密封件、濾清器分別占全國市場份額的60%、40%、20%,產品覆蓋麵廣,產業優勢明顯。
市場結構:清河汽摩產業產品銷售市場結構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一是主機廠配套,有,223,家企業與一汽、上汽、三一重工、北汽福田等,130,多家主機廠實現了一、二級配套;二是汽車後市場,建立了遍布全國的市場銷售網絡,在全國一、二、三線城市的汽配市場裏麵都有銷售門店,據統計,在外經商人員達到,3,萬多人;三是產品出口,利用電子商務、國內外展銷會等形式,不斷拓展國外市場。目前,有,50,多家企業的產品已經進入中東、東南亞、歐美等地區,年出口貿易額,5,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