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股神煉成之道(2)(2 / 2)

於是,是川銀藏大量買入同和礦業的股票。1979年,全球銅價果然暴漲,是川銀藏此時已持有了同和礦業公司2200股,股票市值一度高達300億日元。但是,這一次是川銀藏沒有及時將手中的同和礦業股票賣出,他想等到同和礦業股票到達穀峰時再拋售,不幸的是,這一次他沒有能算準同和礦業股票的穀峰在哪裏,隨後的同和礦業股票下跌又使得他不甘心遭受損失,以至於他的30億日元的本金都險些不保。

1981年9月18日早上,“菱刈礦山發現高品質金脈”的新聞再度讓已經84歲的是川銀藏看到了投機的良機。他通過報道的數據推斷出,菱刈礦山是一個價值驚人的金礦,而礦主住友金屬礦山公司並沒意識到這一點。

是川銀藏立刻悄悄買進住友金屬礦山公司股票,事後勘測數據證實了是川銀藏的推斷:該礦區至少存在100噸的金,價值在2500億日元以上。股價因此迅速暴漲,而此時他手中的持股已經達到5000萬股,占住友金屬礦山公司已發行股數的16%。

為了避免重蹈“同和礦業”的覆轍,他迅速獲利了結,穩賺了200多億日元。再創了一個日本股市神話。

是川銀藏的基本研究方法就是盡可能的收集各種重要的統計資料,每天詳細分析,從而推斷出國際經濟的可能變化。他從年輕時候起,便很善於掌握國際關係的重大變化。在經濟問題上,他從不滿足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一定要自己動手動腦分析、研究,直到找出答案。在當時的股市,能像是川銀藏那樣用功研究的,恐怕找不出幾個人。每天早上8點,各證券公司就會打電話告訴他各種外電消息,紐約、倫敦、法蘭克福等股市的股價指數,金、銀、鋼等金屬的行情和庫存狀況,還有利率、彙率等,這些是他每天最起碼要記錄的統計數字。這樣的記錄工作,他堅持了數十年,直到他去世之前。

其次,是川銀藏收集的資料不僅多和全,更要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質量。日本證券公司大多擁有自己的調查機構,而營業員拿到情報後都深信不疑,並以此作為勸說客戶買進賣出的依據。而是川銀藏則在拿到證券公司提供的情報後先仔細辨別內容的真偽:情報的最初發源地是哪裏?是誰,以什麼樣的目的發出的?經過一番尋根探源後,他往往發現是各通訊社的海外特派員發來的,若是如此,就得留神了。如果特派員將國外經濟機構發表的數字原原本本地傳回來,倒也罷了;偏偏很多特派員喜歡針對那些數字,加上一些自己的解釋,以自己的想法分析數字的含義,甚至預測未來的變化,一塊兒傳回來,而證券公司也不加辨別,就毫不懷疑地接受了。是川銀藏長期研究經濟,當然有能力過濾情報,去蕪存菁,將正確的部分記錄下來。

是川銀藏認為,投資股市絕對不是賭博,而是一種以實際的經濟演變作為判斷依據的經濟行為。因此,隻要肯親自動手用功研究,便可提高判斷的準確性,而得以在股市獲勝。

是川銀藏說,“投資股票賣出比買進要難得多,買進的時機抓得再準,如果在賣出時失敗了,還是賺不了錢。”

而賣出之所以難是因為一般不知道股票會漲到什麼價位,因此便很容易受周圍人所左右,別人樂觀,自己也跟著樂觀,最後總是因為貪心過度,而錯失賣出的良機。

日本股市有句俗話:“買進要悠然,賣出要迅速。”如果一口氣倒出,一定會造成股價的暴跌,因此,必須格外謹慎,不能讓外界知道自己在出貨,而且,他有時為了讓股票在高價位出脫,還得買進,以拉抬股價,如此買進與賣出交互進行,逐漸減少手中的持股。市場人氣正旺時,是川銀藏不忘“飯吃八分飽,沒病沒煩惱”的道理,收斂貪欲,獲利了結。遵守了“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股市投資法則。

是川銀藏給股市投資人的2個忠告

是川銀藏第一個忠告是:投資股票不可在證券公司做保證金交易。

“沒有現金也沒關係,一定會賺!”證券公司再怎麼以此類的甜言蜜語誘惑你,也千萬不可去做融資、融券。股價有漲亦有跌,下跌的幅度稍大,就會被追繳保證金,若不繳,便會被證券公司中止合作。當然,下跌時趕緊出逃就沒事了,可是連股市專家都很難判斷何時該賣,何況是一般投資大眾。有時候,投資人也會運氣好而賺一筆,可是人們往往在嚐到勝利的滋味後,忘記了失敗的悲慘,而乘勝追擊,大膽深入,結果,通常的結局是,不但賠掉本錢,還得向親戚、朋友,甚至高利貸業者借一屁股債。

是川銀藏第二個忠告是:不要一看到報章雜誌刊出什麼利多題材,就一頭栽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