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同頻共振” 開創黨建工作新局麵(1 / 2)

“同頻共振” 開創黨建工作新局麵

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科學發展 後發趕超 同步小康

作者:羅其方

仁懷市在“四型”黨組織建設中,積極向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產業園區、農民工群體拓展,切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經濟工作與黨建工作“同頻共振”;在夯實黨建基礎的同時,選好領導班子和帶頭人,抓好辦公陣地建設,抓好黨員隊伍建設,服務基層組織,實現黨組織與黨員“同頻共振”;在黨群同步致富中,強化社區服務功能,強化服務平台功能,強化民生改善,服務人民群眾,實現黨員與群眾“同頻共振”;在創新黨建品牌中,服務工作主線,創新黨建工作方法,依托產業選準黨建載體,實現黨建載體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隻有全市廣大黨務工作者和黨員保持強烈的責任感、無窮的創造力,準確把握四個“同頻共振”,凝心聚力、真抓實幹,全麵推進黨的建設工作,才能促進仁懷實現“兩率先、雙千億”(率先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率先進入全國百強市(縣),工業產值達1000億元、國民生產總值達成1000億元)的目標,不斷開創仁懷市黨建工作新局麵。

拓寬領域服務發展

經濟與黨建工作同頻共振

向非公企業拓展。仁懷市不斷探索創新非公黨建載體,深化非公黨建內涵,大力推行企業與地方政府共建三個“1+1”(黨委“1+1”、支部“1+1”、黨員“1+1”)模式,注重企業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有效互動,建立企業與地方政府雙向服務機製,實現企業與地方政府同心同行、互利共贏,強力推進小康建設。

向社會組織拓展。仁懷針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相對薄弱的實際,注重從實際出發,大膽創新,積極探索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新路子,構建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新機製。全市按照“黨的工作全覆蓋和作用發揮全覆蓋”要求,建立“組織部門牽頭、主管單位主導、社會組織主建、民政部門協助、地方黨委配合”的社會組織黨建管理模式,發揮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向產業園區拓展。仁懷市充分發揮園區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引領作用,注重在組建方式、製度建設、活動載體上進行創新,做到“工業園區拓展到哪裏,黨的工作就跟進到哪裏,哪裏有生產經營活動,哪裏就有黨組織”,切實提高黨組織建設與園區建設的契合度。

夯實基礎服務基層

黨組織與黨員同頻共振

選好領導班子和帶頭人。仁懷能否更好更快發展,取決於幹部隊伍特別是“一把手”的能力素質。要著力提升鄉鎮黨委、村黨組織領導群眾共謀發展和服務群眾的能力,努力把農村基層黨組織打造成“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係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熱情高的領導班子;實施“領頭雁工程”,堅持德才兼備、群眾公認、注重實績的原則,及時把思想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的“一好雙強”型黨員選拔到村黨組織書記崗位上來,著力培養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作風過硬、群眾公認的帶頭人隊伍,造就一批能帶領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村黨組織書記。

抓好辦公陣地建設。全市要對照標準,因地製宜,通過改建、擴建和新建等形式,加強村級陣地建設,健全和完善責任機製,注重與新農村建設、文化陣地建設等有機結合,整體推進村級活動場所規範化建設。按照村、社區辦公陣地分別不低於400平方米、500平方米或600平方米的標準,抓緊實施19所村(社區)辦公陣地建設,確保在今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抓好黨員隊伍建設。仁懷市按照“控製數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體要求,注重從機關優秀年輕幹部、園區青年技術工人、農村青年實用人才、優秀返鄉農民工和青年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把社會各領域的先進分子吸收到黨內來,切實解決黨員在年齡結構、能力結構和知識結構上存在的矛盾。同時,要加強對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好質量關,做到“寧肯少些,但要好些”。深入開展黨內關懷全覆蓋工程,按照困難救助、創業扶助、激勵幫助分類建立黨員信息台帳,針對黨員不同需求,從生活困難、發展致富、政治榮譽等方麵進行多角度、全方位關懷,切實增強黨員的歸屬感和優越感。建立健全定期開展黨員活動與服務製度,開展黨員經常性教育、黨員聯係和服務群眾、發展黨員、民主評議黨員、關愛幫扶等黨內活動和黨員服務活動。建立健全文化娛樂活動製度,組織開展各種文化娛樂活動,不斷豐富黨員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