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鎮化建設差距在哪裏(1 / 2)

城鎮化建設差距在哪裏

學習與思考

作者:蔡江

在組織的安排下,我作為貴州省的4名學員之一,於8月19日至31日參加了由上海展望計劃學院和浦東黨校聯合舉辦的“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高級研修班”的學習。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收獲很大,感受很深。

新型城鎮化“新”在哪裏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新型城鎮化”概念。通過本次學習,我首先明白了新型城鎮化“新”在哪裏。“新”在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實現“人的城鎮化”;新在城鄉統籌結構的優化;新在集約、智能、綠色、低碳、有序的城鎮化;新在文化內涵、特色突出、生態優先的城鎮化。“型”是結構轉型、方式轉型和職能轉型,解決了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理念問題。實現“人的城鎮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讓人民群眾共享城鎮化發展成果;新型城鎮化既是擴大內需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發展戰略,也是推動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突破口。我們應該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推進改革創新,在更高起點、更大範圍、更深層次實現“人的城鎮化”。城鎮化不等同於“造城”,要有度、有序、有效推進,不能脫離地方實際和城市發展一般規律。不隻是圈地、蓋樓、造城,把農民趕上樓房,把企業趕入產業園,把資金趕進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不隻是占用了大量土地,借了大量資金,堆了大量混泥土和磚頭;更不是失地群眾多了,生存壓力大了,地方債台高築了,風險空前加大了。把城鎮化簡化為圈地“造城”,顯然不是以人為本,質量高不起來,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也就難以實現。

其次是明白了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規劃。規劃的前提是定位,定位的基礎是文化。隻有把這三者有機地結合加以運用,這個城鎮才有靈氣、才有吸引力、才能可持續。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必須堅持規劃先行,以城鄉規劃和城鎮化規劃為依據,著力增強規劃的係統性、前瞻性、科學性和導向性,指導城鎮建設有序開展。一方麵,德江的小城鎮規劃必須以“四高五鐵一港口一機場”這個總體規劃進行科學統攬,與土地、交通、水利、用電等專項規劃相銜接。同時,每個小城鎮又要深挖地方特色文化和地域突出資源,把文化和資源符號做大、做強、做出個性品牌,建成一批綠色小城鎮、個性鮮明的特色小城鎮,把這些小城鎮串接起來形成一條特色旅遊鏈和優勢產業發展鏈條。

第三是城鄉一體發展。今年省裏提出,以打造“綠色小鎮”為全省小城鎮建設發展的主題,要充分發揮小城鎮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的大平台、主抓手作用。綠色發展是當今時代的潮流,被稱為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之後的“第四次革命”。貴州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以節能減排的硬指標、生態建設的硬任務,來倒逼經濟結構的調整、發展方式的轉變,通過綠色產業,倡導綠色生活,營造綠色環境,加快推進物質財富和生態財富共同增長的現代化。德江必須緊緊抓住城鎮化這班車,以綠色小城鎮建設為抓手,最大限度地發揮比較優勢,全力打好生態牌,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特色小城鎮,真正做到後發趕超、同步小康,實現“美麗鄉村、綠色小鎮、山水城市、和諧社區、多彩德江”目標。要通過“5個100工程”這個載體,把縣城、小城鎮、農村、農民有機結合,把結構調整與擴大內需、刺激投資有機結合,把造城與就業、改善民生、提高群眾生活水平有機結合,最終加快實現全麵小康。依托高速公路及鐵路過境煎茶的交通優勢,加快煎茶省級示範小城鎮建設,通過3—5年,基本建成煎茶交通樞紐型綜合示範小城鎮;依托高速公路、隋唐扶陽古城及萬畝茶園優勢,通過3—5年時間,基本建成合興農村休閑旅遊和商貿物流型綜合示範小城鎮,做足綠色小城鎮文章;依托沙坨水電站蓄水、烏江白果坨國家濕地公園、烏江產業帶優勢,加快長堡、潮砥縣級示範小城鎮建設,通過3—5年,基本建成鄉村旅遊和航運物流示範小城鎮;高山憑借洋山河旅遊開發,加快打造特色工藝品加工和商貿示範小城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