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起,陳翰章先後任東北抗日聯軍2軍2師參謀長、師長。在他的率領下,2師與5師配合,在寧安縣團山子與偽軍的戰鬥中,斃敵40餘名。在鏡湖泊南部與日寇佐藤部隊激戰,擊斃佐藤留次郎以下10餘官兵。又在寧安縣煙筒溝襲擊偽警察隊31人,繳獲輕機槍1挺、步槍28支。
為了消滅陳翰章所部的抗日武裝,敵開始玩弄政治陰謀,駐寧安的日本憲兵隊要求會見陳翰章。經上級領導批準,陳翰章在唐頭溝東山接見日本浪人雄穀太郎。雄穀建議抗聯與日軍合作,如果不願合作,將部隊遷出三江地區,保存實力,以待時機。陳翰章義正嚴辭地回絕並警告雄穀,不要再當軍國主義分子的鷹犬,否則再以相逢,殺不赦。雄穀嚇得抱頭鼠竄而去。
同年6月,陳翰章被選為中共南滿省委委員,率部在寧安、鏡泊湖地區開展抗日遊擊戰,指揮攻打寧安、橫道河子、破襲北湖頭水電工程等戰鬥,被日本稱為“最為顯著的有力之匪”。
1937年後,陳翰章部隊活動範圍擴大。北起寧安、東京城,南到樺甸、安圖,越過牡丹嶺、老爺嶺至蛟河、舒蘭,東過哈爾巴嶺到安圖、汪清一帶的廣大地區。
“七七”事變發生後,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爆發。東北抗日聯軍為配合全國中心任務,各軍都展開攻勢,戰果輝煌。
1938年5月,在中共吉東省委的領導下,陳翰章率2軍5師與抗聯4、5軍等部西征,由牡丹江南下,直搗正在修建的鏡泊湖水電站。7月初,焚毀了工程事務所,解放了大批中國勞工,致使日本侵略者苦心經營數年的水電站,僅開工半年,就被迫停工。
1939年7月,2軍4、5師合編組成抗聯1路軍3方麵軍。陳翰章任方麵軍指揮。
8月,抗聯1路軍魏拯民司令、3方麵軍陳翰章總指揮率1路軍多部人馬進入安圖縣境。
他巧施圍點打援戰術,全殲宮本隊長以下近百名敵人。隨後,又在大醬缸以南5公裏處,伏擊出援的日軍和朝鮮特設部隊,將其全部殲滅。整個戰鬥共殲敵500餘名,擊毀汽車10餘輛,繳獲輕機槍7挺、步槍300餘支。後又成功指揮寒蔥嶺伏擊戰、智取額穆縣城等戰鬥。
從寧安西麵的鏡泊湖到敦化境內的牡丹嶺,這一帶深山老林是陳翰章將軍抗擊日寇、開展遊擊戰爭的根據地。為消滅抗聯,日寇曾多次討伐,後調來滿軍騎兵11團,駐守官地、大山嘴子、塔拉站一帶,卡住這一咽喉要道。
這個滿軍騎兵11團,吹噓自己“能攻善戰”,抗聯活動受到限製,還威脅著四道溝的抗聯密營。戰士們都主張消滅這個騎兵團。可是陳翰章卻向同誌們解釋:“這個騎兵團人馬上千,而咱抗聯才一二百人。若總和它糾纏,誰去打日本鬼子呢?所以,我們抗聯的兵力,隻能集中在消滅日寇上。對於這個團,要先爭取其中有愛國心的人,等待時機成熟,再消滅它。”
陳翰章通過中共塔拉站特別支部,對駐守在塔拉站本屯的滿軍3營2連長任孝先做爭取工作。不到半年,任孝先就與陳翰章磕頭拜把子。他防守的地段,不僅不阻攔抗聯隊伍,還給抗聯卸武裝、給養,向抗聯遞送日寇進山討伐的情報。日寇一怒之下,將團長關文龍撤職,換上劉東坡當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