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清科研究中心了解,具有“新三板”主辦資格的券商共有44家,其中既包括申銀萬國、國泰君安等傳統老牌券商,也包括平安證券、國信證券、華泰聯合等在創業板開疆辟土的後起之秀。就近年境內IPO的承銷數量與金額而言,國內的券商格局已經產生微妙變化,以平安證券、國信證券等為代表的中小型券商,通過承銷、保薦深圳中小板和創業板IPO的業務而發展得風生永起,風頭蓋過中金等勁旅。隨著中小企業融資業務的不斷擴大和完善,境內的券商格局隨時麵臨洗牌。而“新三板擴容”所帶來的契機,則有可能進一步加快中小券商向第一梯隊邁進的步伐。
“新三板”是否引入做市商製度,盡管證監會目前尚未對此予以明確答複,但是市場已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做市商製度下,券商可以作為特許交易商,即做做市商(Market Maker),將在市場上持續提供雙邊報價,並在某價格上接受投資者的買賣要求。做市商製度將為市場提供更多流動性,以彌補“新三板”一直以來的流動性匱乏,並且降低市場的波動率。做市商製度~旦確定被采納,將給券商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即通過買賣價格差獲取收益。但是同時需要警惕的是,做市商將即時獲取買賣雙方的大量信息,並且在股份交易時具有優勢,因此對做市商的監管製度至關重要。一旦監管口徑過於寬鬆,做市商的權限很有可能被無限擴大和濫用,擾亂市場正常的交易秩序。VC/PE聞風而動
站在“新三板擴容”的風口浪尖上,利益驅動的VC/PE機構更是先行一步嗅到了新的掘金點。近兩年,“久其軟件”、“北陸藥業”、“世紀瑞爾”三家三板企業通過IPO,轉投深圳中小板和創業板,得以向公眾融資;其中,北京科技風投、盈富泰克退出“北陸藥業”,國投高科、啟迪創投退出“世紀瑞爾”,更是讓幾家機構收獲頗豐。這三起成功案例,為將來VC/PE機構的退出渠道指出了一條嶄新道路。因通常情況下,VC/PE機構注資三板企業的成本較低,一旦被投企業通過IPO上市,將帶來豐厚退出回報。加之目前的Vc/PE市場競爭已臻白熱化,機構間對於優秀企業的爭奪十分激烈,“新三板”企業的湧現,對於資金充裕的私募股權市場而言,不啻為開辟了一片“藍海”。
目前中關村代辦股份轉讓係統內,已有14家企業的股東大會通過了決議,將適時啟動IPO計劃,其中11家企業欲登陸深圳創業板市場。VC/PE機構投資的“新三板”企業通過IPO轉至滬深兩市交易,可以作為VC/PE機構新的退出通道。目前由於三板市場屬於場外交易市場的一部分,而非公開市場,因此“新三板”企業如果想要麵向公眾發行股份,則必須和其他企業一樣經曆完整的IPO申請、審批、過會、上市流程。目前“新三板”企業通過IPO掛牌主板、創業板市場的渴望,對促進建設“新三板擴容後”的轉板機製提出了訴求,即對於已在“新三板”掛牌的園區內企業,證監會是否可以提供一條“綠色通道”,簡化其IPO流程。
我們可以期待,隨著“新三板”的機製日漸成熟,市場容量擴大,流動性增強,那麼“新三板”自身、乃至未來的場外交易市場,均可以被視為獨立的退出渠道,使我國的資本市場更加多元化與層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