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作者:
前段時間在深圳參加ACCA的一場關於海外財務運作的CFO沙龍,中興通訊海外財務部長陳燕女士講了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小故事。日本福島核泄露事件爆發的新聞剛剛爆出來,中興通訊的一位主管海外工作的副總裁馬上召集了相關部門開會,馬上評估這一意外事件可能對中興通訊產生的影響,結果發現在全球供應鏈上有一個零部件的供應商在福島,而這個零部件的全球產能有一半都出自這家日本供應商,於是這個會議馬上達成了兩個決策,首先是買斷市場上所有這個零部件的存貨,其次是馬上開始評估選擇替代供應商。
這樣的反應速度使人不得不相信,這的確是一個營業收入半數來自於海外市場的、合同銷售規模突破幹億元大關的全球化企業所應該具備的運營素質,而這距離中興通訊開始大力拓展海外市場隻不過剛走過去五年多的時間。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Lorenz)1963年率先提出以“蝴蝶效應”聞名的混沌理論,“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係統發生變化,並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係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係統的極大變化。換言之,就是一係列係統性的傳導和放大效應。
而當下所發生的全球化,用詩意的具象來看,就是數不清的蝴蝶在飛舞,恰如大理的蝴蝶泉。一隻利比亞的蝴蝶輕舞飛揚之際,立即導致數百億元中資資本的進退維穀;一隻中國稀土的蝴蝶稚嫩振翅,立即導致全球技術產業陰雲密布;更有些搞笑意味的是,一隻北京限購機動車的蝴蝶強悍飛舞,竟然沉重打擊了一批剛剛買人中國汽車經銷商股票的美國投資者。……
所以,每一隻蝴蝶都和你息息相關,所以不要問蝴蝶為誰而舞,蝴蝶為你而舞……
從中興通訊的這個小案例來理解和觀察更真實的全球化,遠遠勝過聽那些企業家們在聚光燈下發出的豪言壯語,和讀那些更擅長“講故事”的商業文章。
供應鏈和資本鏈恰如經濟全球化DNA的兩條相互纏繞的雙螺旋,而按照“整個鏈條的強度是由鏈條上最弱的一環所決定的”這一定律,走向全球化運營的中國企業必須時刻觀照鏈條上的所有環節,及時閱讀信息,及時反饋行動。當然市場競爭是最好的進化工具,每一次意外的蝴蝶起舞,在折斷一些企業的全球化鏈條的同時,也會造就新的鏈條出來。
像中興通訊那樣緊緊盯住自己的蝴蝶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