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管理員工的權變絕招(4)(1 / 3)

“你有什麼遺言要對弟子們說?”

常某說:“你看我的舌頭還在嗎?”

“當然在啊!”

“那麼牙齒呢?”

“完全沒有了。”

常某問老子:“你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

老子回答:“我想舌頭比較軟才會留下來,牙齒比較硬所以會一顆都不剩。”

常某點點頭說:“嗯,你說得很對,天下之間的事都可以用這個道理來涵蓋,你就照著這些話傳達給弟子們好了。”

柔能克剛表麵上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想真正做到,卻不是那麼容易。如果每個人都硬碰硬互不相讓,氣氛就會弄得很僵。很多事情其實並不需要弄得那麼糟,退一步就會海闊天空,事情就可以獲得圓滿的解決。

更何況“以柔克剛”永遠都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試想所有的暴戾、尷尬、憤怒都可以用“柔”來化解,為什麼不軟化一下,讓事情有個圓滿、愉快的解決方法呢?

如果你不是“大老板”,而你的大老板又恰恰是一個獨斷專行的人,以柔克剛的說服術同樣奏效。

春秋時代,吳王想攻打荊(今湖北),就對群臣說:“誰敢勸寡人,立刻處死。”

大臣少儒本來想勸吳王,但是聽到吳王這麼說,就沒說出口。第二天,少儒手拿一隻彈弓進入王宮庭院,衣褲都被露水打濕了還守在那裏。連續三天以後,吳王也注意到了這件事,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呢?你的衣服都被露水打濕了。”

“大王,我本來想用彈弓打麻雀,但是我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所以一直守在這裏看。”

“什麼有趣的事?”

“在這庭院的樹上有一隻蟬,沒有發現有一隻螳螂在後麵想吃它;螳螂一心想吃蟬,也沒注意到後麵的麻雀正準備要吃它;而我在這裏拿著彈弓想打麻雀,麻雀也沒有察覺到背後的危機,蟬、螳螂和麻雀都固執於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背後的危機,真是可憐。”吳王聽了以後,拍著膝蓋說:“好,你說得好。”從此以後,就不再提攻荊的計劃了。利用婉轉的說法可以避免直接勸誡的不愉快或是衝突。

老板,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經常教訓自己的兒子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說盡管位居高層,也要注意下屬的作用,你的成績要靠下屬幫助你實現,下屬的表現也可能會毀了你的事業。

作為老板,要懂得自己的抱負單靠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要靠你與下屬之間的通力合作,緊密團結,才能順利實現工作目標,完成工作任務。

沒有這種團結,整個部門、單位的工作效率就會大受影響。如果一個組織已經是一盤散沙,不成一體,那麼,很難想象,它還能開展什麼實際的工作。

漢高祖劉邦非常善於用人,巧於聚集人才,招賢納士,與屬下精誠團結。四年楚漢戰爭中,君臣一心,共圖大業,最終戰敗了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這是與下屬建立良好關係的一個範例。

《封神演義》中商紂王昏庸無道,貪戀酒色,刑罰嚴厲,殘暴成性,終日荒於政事,弄得滿朝忠義之臣個個寒心,人人膽戰。最後,商紂王隻落得眾叛親離,自焚鹿台的結果。這個故事,雖然夾雜一些神話小說的虛構色彩,但卻是取材於史實,深刻說明了如果不能處理好與下屬的關係,就會招致意想不到的惡果。

舉以上兩個例子,無非是想說明處理好與下屬關係的重要性。作為領導者的你,是不是也應該有一種危機感呢?“吾日三省吾身”,仔細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想一想自己與下屬的關係究竟如何,自己的椅子坐得是否還穩當,這是很必要的。

作為一名老板,要善於把握與下屬的距離。與下屬保持適當的距離,使自己的領導職能得以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