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周鴻禕:要一夜情客戶,還是長期情人用戶(3 / 3)

但是它解決了兩個問題:打車是不是剛需?打不到車是不是痛點?它解決了一部分用戶,或80%的用戶高頻的剛需和痛點,跟用戶建立了連接。

以前用戶和出租車司機有連接嗎?沒有。但是現在跟打車軟件建立連接後,它有了這麼多用戶,下一步就往專車走了。

再下一步,這些大大小小的出租公司,就要跟打車軟件談了:哥,你分業務的時候,能不能把一些業務發給我?所以,天底下所有的出租公司,或者有出租車的人,最後都會成為它的客戶。這個前提,就是它連接了很多用戶。

“互聯網公司:產品簡單,商業模式複雜”

傳統行業,產品、業務很複雜,商業模式特別簡單。無論多麼眼花繚亂的業態和組織結構,最後都是要把東西賣給張三李四,誰掏錢誰就是他的客戶,是他的衣食父母,所以他們就編出了一套說辭來麻痹自己,叫客戶永遠都是對的,客戶是上帝。

如果他們心中隻有客戶的概念,就轉型不了。為什麼?很多人跟客戶之間,不說一夜情關係,也最多是炮友關係,一年也見不到兩次。

什麼是用戶?有幾個特征:1)不見得向你掏錢,2)要經常性用你服務或產品,3)一定要直接跟你連接,4)一定要定期有交流。很多互聯網公司產品簡單,商業模式複雜,特別是toC的產品,你要用一句話就讓消費者聽明白,為啥用你的產品,所以要簡單,比如說微信,搖一搖搖妹子。

但是要找到賺錢的辦法,就要不斷從A走到B走到C走到D,不斷推演,這是互聯網行業跟很多行業的差別。

“巨頭被幹掉,不是死了,是被邊緣化了”

中國最牛的行業是什麼?是運營商,因為他擁有的又是客戶又是用戶——你每個月交話費,買套餐,是客戶;你每天在打電話,發短信,上網離不開他的服務,是用戶。運營商斷服務一分鍾你都受不了。但為什麼說,微信還是幹掉了運營商?

幹掉的意思,不是死了,是被邊緣化。不是說有了微信的免費信息服務,導致運營商的短信收入下降了,對運營商來說,那幾百億的收入隻要用戶還在就可以做。最致命的是,每天你手機裏用的是大量的第三方公司的產品,你和運營商之間被以微信為主的各種互聯網服務隔離了,你跟運營商的距離越來越遠。

所以以後,大家跟運營商之間就沒用戶關係了,隻剩下客戶關係。你連營業廳都不用去,在網上充值就行了。如果以後免費wifi無處不在,那連SIM卡都不要了。

前幾年攜號轉網,運營商慌得要死,因為他們覺得號碼是資源。我說,大哥,別逗了,你看大家在陌陌上聊了半天,最後互留了啥?——微信號。

透過現象看本質:將來離用戶最近的,使用時間最長,黏度最高的廠商是最有價值的,以此類推。

你或許會說,運營商總是修路的吧,沒有我修的路,哪來你跑的車,我們要是把路斷了,你們就不行了。

道理很簡單,就像我那本書一樣,今天你買那本書,你關心的是誰寫的,內容是什麼,你不會關心在哪印刷,不會關心紙從哪裏來。造紙廠的大哥可以驕傲地和我說,老周,你得瑟什麼?沒有我們的印刷,你這本書出不來。我承認,他說的是對的,但他們在價值鏈的末端,是可替換的,他們賺的利潤自然也是最低的。

是“客戶關係”還是“用戶關係”

運營商曾經提過一個問題,就是微信收費嗎?這就是傳統思路,提供了某種服務就要收費,你要收費就要把他變成客戶。馬化騰用得著收費,把大家都變成客戶嗎?微信每年怎麼也得投入幾十個億吧,然後給大家提供免費的通訊服務,讓你們每天都花五個小時上網,讓你們離不開,像我想不用都不能,因為你們都用啊。

有了用戶之後,互聯網的規律就來了,兩個詞——“胡打胡有理”和“插著扁擔都開花”。他在上麵做什麼不好?

有一段時間,微信出廣告了,有些人還特別期待,世界真是變了——很多人收到可樂的廣告,很沮喪;有人收到寶馬的廣告,奔走相告,我終於收到了寶馬的廣告了。所以未來騰訊在微信還能做更多的事情,所有你想得到,想不到的,都可以做,這就是用戶的力量。

這不是空話,如果概括互聯網的特性隻能用四個字,那就是“用戶至上”。

很多人一上來就跟我說,我在互聯網裏怎麼賺錢。我不是不愛錢,我跟你們一樣愛錢,因為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是在互聯網上剛開始就想怎麼賺錢,就想著弄客戶,你可能就沒有用戶,那其他互聯網的東西都免談。

所以,你要想想,你到底擁有的是“客戶關係”還是“用戶關係”。

本文來源:書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