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新聞記者的采訪技巧
理論研究
作者:阿拉木斯
【摘要】采訪技巧是記者在新聞采訪過程中經常運用的訪問技巧和訪問藝術,它是記者獲取新聞素材、了解事實真相的重要方法。記者采訪時常用和需要掌握的采訪技巧包括:采訪前要做足準備工作;采訪時應注意提問的技巧;要善於觀察和傾聽;當被采訪人缺席時,可以通過大量采訪周邊的人獲得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技巧無定式,需要記者在長期學習和“三深”、“三貼近”中不斷積累,掌握多種采訪技巧,並逐漸形成自己的采訪風格。
【關鍵詞】記者采訪新聞信息采訪技巧訪問藝術
采訪作為新聞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如何采訪到最需要的東西?如何與被采訪者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在采訪過程中,記者應該注意些什麼?這就需要記者掌握一些必要的采訪技巧。《人民日報》高級記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生院新聞係教授段存章以自己多年的新聞經曆總結說,在改革的時代,開放的時代,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革帶來的思想方式的變革、千百萬人心靈深處的變化才是最深刻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最經常、最大量地表現在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之中。為此,提倡記者下大海,到“深水區”采訪。努力采寫出富有時代精神的、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好稿子。采訪技巧是記者在新聞采訪過程中運用的一種靈活多變的訪問方法,它是記者獲得真實材料、了解事實真相的一把金鑰匙。記者隻有掌握了采訪技巧,采訪時才能如魚得水、得心應手,才能采集到真正有價值的新聞素材,寫出好的文章。
當然,新聞采訪並無定法,不同的記者喜歡采用不用的訪問形式和技巧,因此采訪時也要因人因事而宜,手法要不斷變換,不拘一格。總的來說,記者在采訪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的技巧或藝術。
一、采訪前要做足準備工作
特別是進行一些重大策劃報道、技術性強的報道,以及名人訪談時,采訪前一定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是查找相關資料,通過網上搜索等途徑,找到有關采訪對象的所有資料,並判斷哪些資料有價值。接著要擬訂好采訪提綱,根據已掌握的材料,結合自己需要得到的內容,製作采訪提綱,這樣才能做到“不打無準備之仗”。而如果準備不充分,則會直接影響采訪效果,有時甚至會造成尷尬的局麵。筆者就曾有過這樣的經曆。有一次采訪著名的軍事專家張召忠教授,因為是臨時通知專訪,結果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采訪時半天提不出一個有深度有價值的問題,現場氣氛非常尷尬。此後,筆者引以為戒,無論多匆忙,采訪前一定要充分準備,心中有數。
二、深入采訪是記者抓到“活魚”的重要途徑
新華社資深記者王景和認為,“最優秀的報道往往來自記者的直接觀察”。為此,記者必須要堅持“四多”:多跑基層,多到現場,多接觸群眾,多用眼睛采訪。盡一切努力了解群眾的要求和興趣,捕捉有特色的新聞。記者要在調查研究中廣泛勘探,重點開采,順藤摸瓜,刨根問底。深入采訪可以使報道的路子開闊。“隻要腳上功夫深,不怕筆下沒有好新聞。”同時,在采訪過程中,記者還要保持冷靜的頭腦。毛澤東同誌說:“記者到下麵去,不能人家說什麼,你就反映什麼,要有冷靜的頭腦,要作比較。”對新聞事件和素材進行科學的分析,再進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