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作為姊妹篇,都以軍隊建設為中心,以軍事訓練為目標,前者適應抗擊倭寇的需要,後者適應抵禦韃靼的需要,反映出戚繼光兵學的發展曆程。
《紀效新書》、《練兵實紀》中注重軍事訓練的謀略
戚繼光卓絕的戰功與其先進的軍事理論是分不開的。戚繼光的軍事理論在實踐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
第一,治軍嚴明。戚繼光選兵的條件是,以膽為主,不以貌取人,而且主要選拔“鄉野老實之人”、“臂力驍壯之人”入伍。對於油滑之徒、狡黠之眾則一律拒之於外,以保證部隊能夠嚴格執行命令。戚繼光將士兵嚴格編製起來,以12人為1隊,4隊為1哨,4哨為1營,4營為1總,級級節製,以簡馭繁,從而達到“故軍士雖眾,統百萬之夫如一人”的效果。戚繼光還十分重視部隊的思想教育,頒布了嚴明的軍紀。
第二,統兵有方。戚繼光注重分析,精於鑽研,在軍事訓練、武器裝備以及排兵布陣方麵都取得了很大成績。
在軍事訓練方麵,戚繼光一方麵強調尊師重教,教以禮法,另一方麵教練武藝,張膽作氣。耳目之教是訓練士兵熟悉號令,使臨戰時步調一致,有條不紊地變化陣形。教練手足就是訓練士兵的靈巧、力氣和耐力,練心就是訓練士兵的勇敢精神。這種膽藝兼備的訓練思想,是符合戰爭要求的。隻有有膽有藝,才能成為百戰不殆的無敵之師。
在軍事訓練中要遵循兩個原則,第一是因材造就原則。戚繼光認為,人才的類型各不相同,應根據不同類型給予不同的使用;雖然不同的人才發揮的作用不同,但隻要能夠得到他們的真心,給予他們合適的職位,就能讓他們發揮作用。第二是人盡其才原則。隻有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才可稱得上是善於用人。
戚繼光重視軍事訓練的謀略運用於現代企業管理,體現為兩方麵:第一,管理者要重視對員工的培訓;第二,管理者要善於用人。
原典
居常教練,遇敵交戰,參將之責;平視閱視,臨陣監督,兵備之責。
——《紀效新書·卷首·任臨觀請創立兵營公移》[譯文]平常教習訓練,遇到敵人交戰,這是參將的責任;平時檢閱巡視,在上陣之前監督訓練,這是軍事準備方麵的事情。
原典
臨時不知用,蓋由平日不辨別精粗美惡之故也。及或托之章句中,不知器技之用者,造之付與士卒,無異閉目念文,到底不識一字。
——《紀效新書·卷首·新任台金嚴請任事公移》[譯文]到了作戰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使用,是因為平時不辨別武器技藝的精粗美惡。到時候隻是用文字表達出來,不知道武器技藝如何使用,那麼,製造這些武器,設計這些技藝,給予士卒,無異於閉著眼睛讀書,最終也不認識一個字。
原典
前兵既選充足,輪進教場。將官逐照長操教習格式,忘去勢分,各隨所長,如法逐名教誨,務使人知習服器藝之樂之益處,欲罷不能,非止為答應官役而為之。恩威兼著,情法相融,中有梗玩者重治,以警其餘。
——《紀效新書·卷首·教閱說》
[譯文]士卒已經通過精心挑選,數目也已經足夠,輪番進入教場。將帥逐一按照長操教習程式,不分小組,按照每個人的特點,根據規定逐一教誨,務必使每個人都知道並習慣武器和各種技藝,從中嚐到樂趣,達到欲罷不能的地步,不答應讓他服官役就不停止。恩與威並重,情與法相融,如果中間有不服從的人就給以重罰,這樣來警示其他人。
原典
平時在各歇家之時,若肯心心在當兵,起念一心,以殺賊為計,蓄養銳氣,修治軍裝,講明法令,通之以情,結之以心,何嚐不是操練也。
——《練兵實紀·練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