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新生代寧波幫盡管有不少在商界卓有建樹,但要比肩甚至超過他們的前輩在上海和香港的輝煌業績,已經不大可能。首先是客觀條件變了,現在不太可能出現當年的上海和香港的發展奇跡,其次,新一代寧波幫與前幾代相比,在人員素質、價值追求、地域分布等各方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加多元化,不再隻在工商界追求自身價值的實現。作為一個商人群體,寧波幫的影響力無可爭議地正在下降。一位區域經濟專家指出,寧波在經濟發展上不敢冒險,隻是跟風,隻做不說,看起來是務實,實際上無助於激發寧波人的創新意識;而沒有全民性的至少是商人群體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氛圍,對一個區域的發展必將十分不利。他進一步指出,老一代寧波幫最為可貴的地方,就是敢於和勇於冒險,敢於和勇於不斷創新。
潮商是潮州商幫與廣東商幫的共同稱號。古代潮商不如晉商、徽商影響遍及全國。大概在明正德年間私人海外貿易興起後,潮州沿海居民開始大規模地投入海上商業冒險活動。到明中後期,大批潮州人以船為伴湧向海潮波濤之中。入清以來紅頭船便成為潮州商人的象征,清代商人又稱紅頭船商人。潮商的輝煌時期,還是在近代開阜以來。廣東一直是開放程度較高的地區,潮商正是在與外資的競爭中團結一致謀求發展的。分散各地的潮商,通過極具現代管理機製的潮州會館團結起來,而在潮商內部建立的信用關係網絡又彌補了潮商資金的短缺,使其能夠抱成團與對手抗衡,對外來競爭者樹起高高的壁壘。潮商之間信用關係發展高峰的標誌,是潮汕商界內部出現了獨立的金融信用體係——七兌票製度。即在潮商內部中通行潮商銀莊發行的一種兌票,每票可兌七錢銀。以此票為中心,在潮商中凝結為強大的信用力量,在1924年~1925年間國內金融市場幣值波動不止,嚴重影響商業發展的同時,潮汕商業卻得到了相對平穩的發展。
潮商能夠經得起曆史的考驗、一直保持強勁發展勢頭的原因主要是近代潮商發揚了古代潮商的冒險開拓、獨立進取的商業精神,而在參與國際商業貿易的過程中,近代潮商又具有了某種開放的心態。在近代潮商身上,我們看到傳統文化與近代商業文化的某種有效的結合與融合。而正是這種文化的發展與融合,也許才是潮商繼晉商、徽商衰落之後仍能發展,並進一步成長的原因。
潮汕商人的資源絕大多數來自海外,並主導海外商品在內地的流通,積累自己的財富之後將自己的生活形態放置於海外,並影響當地的商業形態,而這種模式一直貫穿至今。潮汕商幫伴隨著近代海外移民高潮而發跡於海外,這是一場明顯區別於其他商幫發展的商業經曆。
晉商與徽商經商的共同特點是注重與官府的關係,依仗特許權從事壟斷性經營,成就發財之夢想。而後起之秀的“潮汕商幫”則引進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開拓創新的實業之路,從而迅速崛起並聞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