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型的抱怨者目的很明確: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不滿傾瀉出來,以此來解決問題、改變現狀。比如,你向酒店的經理抱怨很早就被垃圾清理車吵醒,其目的是為了能換一間更安靜的房間或者房價打折;你向上司抱怨總在堵車,是為了讓他考慮打卡時間是否能寬鬆些;而如果你向公車上的臨座抱怨堵車,隻是想通過共同話題聊聊天,以打發時間;你衝著丈夫大聲吼叫,其實是為了讓他把注意力集中到你身上來,這都是有目的性的抱怨。隻是,我們通常都不自知。
再看看心理谘詢師真能給來訪者一劑靈丹妙藥嗎?事實上,他是在幫助你洞察和疏理情緒背後最真實的目的,然後將其呈現出來,再基於這種認知,進行情緒的疏導。而人們在抱怨時,通常隻是情緒使然,而沒有明確自己為什麼要抱怨?要達成什麼目的?
“好的”抱怨一定是明確的、有核心內容的、有信息量的、言簡意賅、擲地有聲的,正所謂要“理智地抱怨”。當然,如果你隻是想釋放情緒垃圾也未嚐不可,但一定要找對人,並且要適可而止。
給情緒一個出口
人在抱怨時,還達到了一個目的,就是發泄內心的激憤。當你向家人傾訴自己在工作中受到了多少委屈時,你並不是在尋求解決方案,但在這個宣泄的過程中,你已經釋放掉很多壓力,同時希望得到家人更多的關注和理解。而這種有效的釋放對身體健康很有好處。你傾訴了自己的煩惱,而別人了解了你的狀況,並會給予一定的同情和幫助。
“學會在沮喪的時候向朋友和家人傾訴,是對自己的有效保護。”心理學家如是說。“如果你不說出來,就隻能被‘埋葬’在一個人的悲哀中。請相信,抱怨能夠撫慰傷痛。”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負麵情緒的積蓄和沉積會嚴重影響人的精神和心情,這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還會破壞人際關係及家庭和睦。因此,不要把壓力、煩惱和鬱悶“存放”在心裏,如果能夠及時而不失理性地把心中的怨氣和不快宣泄出來,既可以有效地緩解精神緊張、調整情緒和心情,也有利於人們精力充沛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在日本鬆下公司,就設立了“出氣室”。在這個隱蔽的房間中,有許多橡皮人,員工可以在裏麵盡情宣泄。像對著橡皮人喊叫甚至拳擊,以消除心中的鬱悶和不滿。而心理專家對出入“出氣室”的員工進行了細致的觀察,發現他們的情緒變化很大,進房間時是神情抑鬱或怒氣衝衝,而出來時普遍都輕鬆了許多。
適時、適當的抱怨,通常是人可以在理智之下掌握的行為。而一旦不滿積累過多,其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給情緒一個出口很必要。
責任編輯:子 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