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夏普遊走在蘋果與三星之間(2 / 2)

“況且,夏普與三星的合作,隻涉及資源,這與富士康的合作洽談有本質的不同。富士康是要參與夏普的經營。”梁蕭表示。有消息稱,對於與鴻海的合作洽談,夏普總部一直擔心“又一家日本公司被中國公司把持(此前有海爾並購三洋白電)”。夏普與日本很多公司一樣,都有非常封閉的管理結構,很難接受外人提供的建議。

與富士康合作仍有轉機

那麼,富士康與夏普的合作就完全泡湯了嗎?

早在2012年5月爆出“富士康將與夏普合作”之後,《沃頓知識在線》分析指出,夏普、索尼、鬆下等公司需要扭轉其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喪失了領先優勢而產生的失落心理,“夏普與富士康的合作”就是這些企業重新定位和尋求重獲優勢的一塊“試金石”。

而合作雙方的雙贏也十分明顯。作為代工航母,富士康在產業鏈中一直處於劣勢地位。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正在謀劃一舉跳出代工,而與夏普的合作是郭構建自己品牌,成為像蘋果、戴爾和惠普一樣的著名品牌這一戰略轉移的重要一跳。

如前所述,夏普擁有世界一流的顯示屏技術,是富士康向高端品牌靠攏的最佳合作夥伴。實際上雙方的合作已經展開——2012年郭台銘個人出巨資購得夏普工廠(夏普主要生產60寸以上大麵板的基地)50%的經營權。2013年1月,富士康推出的自有品牌“睿俠”60寸液晶電視,其最大賣點是“進口夏普十代線大屏”。

不過,2012年3月27日雙方簽訂協議之後發生的情況,令其合作撲朔迷離——夏普股價連續7個月大跌,富士康提出對價格重新談判。而就在談判期間,因蘋果推出的iPhone5銷量持續下滑,看上去,若與富士康合作,夏普閑置產能未必能得到舒緩。

但是,“到目前為止,雙方的合作依然有希望,隻是獲得三星投資的夏普,已經緩過一口氣來,擁有更強的議價能力。”梁蕭表示。

之所以如此判斷,一個重要籌碼就是蘋果可能量產iTV(蘋果智能電視機),選擇富士康作為代工廠仍舊是不錯的選擇。2012年8月,有輿論指出,蘋果並沒有直接向夏普投資,而是選擇了讓富士康向夏普投資,想要得到的產品就是iTV的顯示麵板。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hina Market Research Group)副主管、電子產品領域高級分析師本傑明·卡文德爾對此稱,若蘋果公司的iTV 在2014年前後上市,且蘋果公司采用了IGZO平板顯示屏,那麼,夏普公司就能大受裨益。

博弈與多贏

生意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或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據悉,已經走向投資多元化的夏普,未來也有可能與Intel、Dell、聯想等合作,其合作方式將走出技術換資本的模式,而是平台間資源共享,組建利益共同體。也許未來,夏普將有望形成一個母體,在它之上不斷上演產業鏈的博弈與多贏。

責任編輯:焦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