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用“不”立威,以雷霆手段控製局麵(3 / 3)

(1)有兩種情況:一是你的下屬沒有按照安排休假計劃的規定辦事,二是這段時間已經安排給其他員工休假了。

要是前一種情況,就應該讓下屬知道他沒有遵守製度。你應該這麼對他說:“很抱歉,我們打算在那個星期盤點存貨,一個人手也不能缺。你知道,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規定每年的一月安排休假計劃。”

有時,員工的請假要求與別人預先計劃好的休假有衝突。遇到這種情況,你要讓他明白,批假的原則是“先申請先安排”,所以不能批準他的請求。不過,可以準許他與已安排休假的那個員工協商調換休假日期。

(2)員工要求加薪或升職。遇到那些特別盡職盡力的員工請求加薪或升職時,要開口說“不行”實在是一件很為難的事。

特別是有時員工的職位、薪酬早該變了,但預算緊縮,生意清淡,或其他因素使你無法對他們予以獎勵,要說“不行”更是難上加難。

這時,簡單的處理方法是如實相告,說清楚為什麼不能提職或加薪。

處理這類問題時,切忌做超出你職權的承諾。即便你說你承諾的事要視將來情況而定,如等生意出現轉機,預算鬆動之後等等,員工仍可能把它看成是正式的承諾。

員工要求調到另一部門。如果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請求調動,那就趕快批準,你還應該慶幸自己的運氣。但要是老天安排最得力的員工要求調動,而且是在大忙時節,或在一時找不到人頂替的時候,千萬不要斷然拒絕,因為那樣會使一個好員工消沉下去。

(3)你應該跟他坐下來談談為什麼要請調。你會發現促使他調動的原因可能與工作無關。可能是他與某位同事關係緊張,也可能是由於一些通過調整工作可以解決的問題,通過交談才會發現問題在哪裏。

如果談話毫無結果,沒有什麼能使他改變調動的想法,你隻有簡單拒絕。但要盡可能減少給他造成的消極影響,盡量給他一線希望。比如可以說:“現在不能調,過一兩個月再看看有沒有機會。”

這樣做不僅為你贏得了考慮其他可能性的時間,而且在這段時間裏,員工的想法也可能發生變化。不管怎樣,對員工的調動要求表現出關心,有助於減輕拒絕對員工造成的傷害。

(4)其他部門向你借人。為了團結,隻要能騰出人手,這類請求一般都應該應允。但要考慮下述問題:

會不會使你人才短缺?

在你忙得一團糟時,他會不會助你一臂之力?

被借調過去的員工本人會有什麼想法?

其他員工會不會拒絕頂替由於把員工借出去產生的空當?

你的上司會不會認為,既然你能騰出人手,你的部門是不是編製太大了?

短期借用有沒有可能演變成長期調任?

答應了這一次,有多大可能還會有下次?要記住,一次說“行”,很自然他還會來找你。

在這種情況下,說不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了。要記住,你是領導,你的決定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你對局麵的控製權。

6.適當地對員工發火

領導並非在所有的問題上都能說不。當情況讓領導想說不而又不能說不時,不妨用發火的形成來對員工說不。

領導對員工發火,足以顯示領導的威嚴和權勢,對員工構成一種令人敬畏的風度和形象。應該說,對那種“吃硬不吃軟”的員工,適時發火施威,常常勝於苦口婆心和千言萬語。

上下級之間的感情交流,不怕波浪起伏,最忌平淡無味。數天的陰雨連綿,才能襯托出雨過天晴、大地如洗的美好。

老練的領導在這個問題上,既敢於發火震怒,又有善後的本領;既能狂風暴雨,又能和風細雨。當然,盡管發火施威有緣由,畢竟發火會傷人,甚至會壞事,領導對此還是謹慎對待為好。

領導適度發火,這是需要的,特別是涉及原則問題或在公開場合碰了釘子時,或對有過錯人幫助教育無效時,必須以發火壓住對方。況且領導者確實為員工著想,而員工又固執不從時,領導發多大火,員工也會明白理解的。

首先,發火不宜把話說過頭,不能把事做絕,而要注意留下感情補償的餘地。領導話語出口一言九鼎,在大庭廣眾之下,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而一旦把話說過頭則事後騎虎難下,難以收場。所以,發火不應當眾揭短,傷人之心,導致事後費許多力也難挽回。

其次,發火宜虛實相間。對當眾說服不了或不便當眾勸導的人,不妨對他大動肝火,這既能防止和製止其錯誤行為,也能顯示出領導運用威懾的力量,設置了“防患於未然”的“第一道防線”。但對有些人則不宜真動肝火,而應以半開玩笑、並認真或半俏皮、半訓戒的方式去進行,虛中有實、語意雙關,使對方既不能翻臉又不敢輕視,內心往往有所顧忌——假如領導認真起來怎麼辦。

另外,發火時要注意樹立一種被人理解的“熱心”形象,要大事認真,小事隨和,輕易不發火,發火就叫人服氣、“拿住人”,時間長了,領導才能在員工中樹立起令人敬畏的形象。日常觀察可見,令人服氣的發火總是和熱誠的關心幫助聯係在一起的,領導應在員工中形成“自己雖然脾氣不好但心腸熱”的形象,從而使發火得到人們的理解和讚同。

領導的日常發火,不論多麼“適當”總會在感情上傷害人,隻是傷人有輕有重而已。因此,發火傷人以後,需要做及時的善後處理,即進行感情補償,因為人與人之間,不論地位尊卑,人格是平等的。妥當的善後要選時機,看火候,過早了對方火氣正盛,效果不佳;過晚則對方鬱積已久的感情不好解開。因而,宜選擇對方略為消氣、情緒開始回複的時候為佳。

正確的善後,要視不同對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有人性格大大咧咧,是個粗人,領導發火他也不會往心裏去,故善後工作隻需三言兩語,象征性地表示就能解決問題。有的人心細明理,領導發火他也能諒解,則不需下大功夫去善後。而有的人死要麵子,對領導向他發火會耿耿於懷,甚至刻骨銘心,則需要善後工作細致而誠懇。對這種人要好言安撫,並在以後尋機通過表揚等方式予以彌補。還有的人量小氣盛,則不妨使善後拖延進行,以天長日久見人心的功夫去逐漸感化他。

藝術地善後還應體現出明暗相濟的特點,所謂“明”是領導親自登門進行談心、解釋甚至“道歉”,對方有了麵子,一般都會順勢和解。所謂“暗”是指對器量小者發火過了頭,單純麵談也不易挽回時,便采用“拐彎抹角”或“借東風”法,例如在其他場合,故意對第三者講他的好話,並適當說些自責之言,使這種善後語言間接傳入他的耳中,這種背後好言很容易使他被打動、被感化。另外,也可以在他困難時暗中幫忙,這些不在當麵的表示,待他明白真相後,會對領導由衷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