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發完紅包廣而告之,然後呢?(2 / 2)

消費者會不斷地互相交流,所以企業不能假設每個目標群體都能與其他目標群體保持分立。當企業有一個持續傳播且信息一致的定位時,這個定位就會被口碑強化。也就是說,消費者通過語言或郵件等方式互相交流。

一個更好的戰略是發展一個持續一致的定位,並將這個定位滲透到企業所做的所有事情中,包括紅包廣告。

春節屬於偶發性場景,發紅包帶來的用戶黏性不容樂觀。企業發完紅包後,還需要做哪些功課?

企業發完紅包並不代表搶到了用戶。對於類似央視春晚那些發現金的讚助企業而言,發紅包的意義和價值與投放硬廣幾乎無本質區別,唯一的區別也許僅僅在於這是一種新的廣告形式。對於那些派發優惠券或者折扣券的企業而言,如何讓消費者進一步行動則是關鍵。因此,采用紅包營銷的企業,以下幾個問題值得事先思考:

第一,你是用於新品牌的推廣,還是用於老品牌的鞏固?通常,對於新品牌的推廣,紅包的意義要大於那些已經具有認知的老品牌。

第二,你傳遞的差異化定位是什麼?僅僅派發紅包並不代表搶到了顧客,要進入顧客心智才代表搶到了顧客,通過紅包,你傳遞給潛在顧客的關鍵定位信息是什麼?抑或僅僅是一個品牌的名字?隻有品牌名的紅包和高速公路上隻有品牌名信息的戶外廣告一樣,很難在潛在顧客心智中打下烙印。

第三,讓你的體驗活動具有吸引力和參與感。最有效的傳播,就是讓潛在的顧客進行體驗,但要設計好體驗活動,確保題目具有吸引力和參與感。

美國市場的企業品牌是如何通過多平台相融合的方式進行廣告傳播的?

在美國,幾乎每個主流品牌都會在社交媒體包括網站和郵件策劃中大量投入費用。除此之外,它們針對印刷媒體(雜誌和報紙)或電視幾乎都有一個最主要的營銷策劃。其中,印刷廣告或電視廣告集中傳播品牌的定位;社交媒體包括網站和郵件,輔助將定位信息擴散到品牌的目標受眾群體中。

印刷廣告或電視廣告為品牌的社交媒體營銷提供了信任度。如果在印刷媒體或電視媒體中缺乏主要的營銷策劃,就很難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起品牌。

一些營銷人認為僅靠社交媒體就足以建立品牌,不再需要傳統的廣告形式。這個想法,針對像穀歌、Facebook、Twitter和其他互聯網品牌來說可能沒錯,但對那些在商場或通過互聯網達成購買的實體商品品牌來說,並非如此。

實體商品品牌需要在印刷和電視等媒體中持續強化,包括廣告和公關。(本文由勞拉·裏斯和裏斯夥伴中國公司總經理張雲共同完成)

(編輯:王 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