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遺憾,但是劉全還是比較喜歡這份工作,所以他工作得也很開心,特別是看著一台台機器在自己的維護下,飛速地運轉,給企業帶來滾滾的利潤,他心裏就特別自豪,畢竟這是自我價值的一種體現。
可是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就遭到破壞,並且從此劉全開始對自己的工作充滿怨言,為什麼呢?
六一兒童節對於孩子而言是一個非常大的節日,當然,孩子也希望自己的父母能陪自己過這個節日。對於劉全的孩子來說,這個願望就更強烈了,畢竟劉全從來沒有這樣做過。孩子已經六歲了,逐漸意識到節日的重要性,而且每次都眼巴巴地看著同伴和父母一起遊山玩水,而自己卻隻能在爺爺奶奶家和小狗玩。這樣的情景,劉全也覺得心酸,於是暗下決心,一定要陪孩子過一個兒童節。
可是當他把這個決定告訴老板並且準備請假的時候,老板一口就回絕了,並且還指責劉全沒有把工作放在首位,沒有把企業的利益放在眼前,隻顧自己的需要,不顧企業的需要。“六一”期間正是企業生產的高峰,根本就不能離開維修人員。
老板的話並沒有錯,但是劉全已經做好了安排:他在前一天已經和同事換了班,這也就意味著他有一整天的時間可以休息,也不會耽誤生產正常運營。遺憾的是,老板不想聽劉全的解釋,粗暴地打斷了劉全的話,拒絕了他的請假要求,並且還要求劉全把換過的班給換回來。
得到這樣的結果,劉全心裏很不是滋味,他甚至覺得老板有點鐵石心腸,於是他就想不如先斬後奏。劉全還是和同事換了班,但是沒請假,就帶著孩子去遊樂場玩了一天。
第二天劉全上班,老板就通知全體員工開會,會上對劉全進行了嚴厲批評,還當場宣布扣發劉全當月的獎金和福利。麵對這樣的結局,劉全當然不樂意,但是提意見都沒用。他覺得在這樣的企業工作很沒有意義,於是抱怨就產生了。
為了防止抱怨蔓延,建議企業管理者應該這樣做:
(1)善於傾聽員工的聲音。
作為企業管理者,立場和員工並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和方法也不一樣,也正因為如此,才讓員工產生抱怨。所以,管理者應該運用溝通的力量,及時調整雙方的利益,但是許多企業的溝通隻是單向的,即領導者向下傳達命令,而員工隻是象征性地反映意見。
領導的藝術應該由傾聽開始,而不是以教育員工為主。如果沒有足夠的信任,搞不好會產生負麵影響。當然聽取提議也是傾聽的一種方式,訴苦的方式不是重點,訴苦的內容才是員工想讓管理者知道的。
(2)引導員工說出自己的想法。
任何一個企業的員工,對於自己的工作和境況都有想法,不管這些想法是否正確,在他們心目中都是有道理的,至少他們自己看起來如此。在崇尚人性化管理的今天,管理者隻會運用權威,這樣隻會招致員工的不滿。
(3)妥善處理員工的抱怨。
管理再好的企業,也會出現員工抱怨現象。其實對於領導者來說,怕的並不是員工抱怨,而是領導者不懂得如何處理抱怨。
抱怨好比一股水,隻能疏,不能堵。而妥善處理這些抱怨就是一種疏通。如何處理抱怨呢?可以了解抱怨的所有細節,不要在每一個細節上評價員工的抱怨,要盡量獲取全部的信息;做出反應。如果了解了抱怨的問題所在,就要做出自己的反應,坦誠表明立場。每一個事件都會有兩個立場,隻有管理者考慮到事件對整個組織的影響後,才能夠處理這種抱怨。這個時候,管理者要誠懇地說明立場,就事論事,要針對抱怨本身和它的影響,不要針對員工的個性或者立場發表意見,這樣有技巧的反應能維護員工的自尊心。在處理抱怨的時候一定要讓員工參與其中,這樣管理者就會獲得理解和支持。如果問題很複雜的話,要和員工一起確定要采取的行動;同時說明自己解決問題的意圖,確定下次交流的時間,看看解決的效果,從而將抱怨妥善解決,防止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