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要隻重視個人素質。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局麵:一個新組建的中層團隊,其成員的個體素質都很高,相當不錯,但是工作在一起,卻很不協調,幹不好事業,打不開局麵。
有人會說,這大概需要一個磨合期,時間一久或許就磨合好了。也有人說,這叫“一山不容二虎”。
筆者認為,這其中,肯定出現了不科學的組合。結構的不合理,其結果必然導致“1+1<;2”的局麵。這是有曆史原因的。多年來,我們的企業主在組建中層隊伍時,隻重視管理者個人的能力,很少從結構上考慮。有時甚至從其他企業高薪挖一個經理過來,可是這個經理一過來,卻顯得水土不服,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創造出應有的價值。所以說,我們的領導在考慮一個人的時候,不要單純孤立地考慮其能力大小,而要把這個人放在中層隊伍這個係統裏麵考慮。
也就是說,我們的領導一定要注意每個人與其他成員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在這個係統中所處的位置和作用,至少要估計一下班子成員之間能否團結共事。事實證明,隻有既重視個人素質,又用心研究如何科學組合,再合理搭配,才能創建出一支高效能的中層團隊。
(3)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調節。
過去有些單位調整領導班子時往往是被動的、不自覺的,上麵有布置、有要求的時候,就來鄭重其事地動一番手術,平時則很少考慮結構是否合理,這種狀況是很不正常的。從係統論的觀點看,領導班子是一個動態的開放係統,應當在動態中實現平衡;從結構理論的角度看,領導班子是一個“耗散結構”,也就是“活動構”,需要不斷同外界交換能量,才能保持其穩定和有序的狀態。隨著領導班子職能的改變、成員年齡的變化,其結構也在變化之中,不能一勞永逸。所以,每當發現領導班子的哪一方麵結構不適應的時候,就應當及時進行調整。這種調整,既包括人員上的變動,也包括知識的更新、業務的提高,和智能、氣質上的協調。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應當有這種自我調節的功能。不要等問題成了堆,嚴重影響工作的時候,再來動大手術。那樣,既不利於穩定、不利於工作上的連續性,也不利於新管理者成長和資深管理者發揮作用,有百弊而無一利。
(4)要多考慮統籌兼顧。
在調整中層隊伍時,如果缺乏係統的觀點,不注意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專業結構、智能結構、氣質結構五個方麵的內在聯係,不注意子結構和總結構之間的聯係,就會孤立地、片麵地強調某一個方麵,忽視其他。其實這五個方麵是有機統一體,它們之間互相依賴,互相促進,互相製約,不能把它們割裂開來。必須統籌兼顧,全麵安排,既要從各個側麵去考慮,更要從總體上去把握。
(5)要由一個模式變為多種模式。
事物是有差別的,所以做事情也要有區別,沒有區別就沒有政策。中層隊伍是分類型、分層次、分行業的,其職能各不相同。要樹立多模式化的觀點,按照不同類型所擔負的不同職能,來設計不同特點的模式。
中層管理者的貓性與狗性
隨著人們生活的日漸改善和休閑時間的增多,養寵物已經成了城市生活的一道風景線。而在人類寵物家族中,貓和狗一直是人類最好的朋友。貓和狗各自的生活習性,以及與人的相處方式是截然不同的。筆者通過將它們比對和觀察思考,想到了我們企業的管理人員,在我們眾多的中層管理者身上,也散發著濃濃的貓味或狗味。
也許,有人會勃然大怒:居然把我們比作貓和狗?!沒有關係,這隻是一種類比,目的是分析貓和狗的同時,看看能夠給到我們一些什麼樣的啟發和聯想。
貓的啟示
貓,獨立性非常強,她不會總是依賴於主人。與狗相比,貓顯得有些任性,我行我素。貓是喜歡單獨行動的動物,不像狗一樣,聽從主人的命令,集體行動。因而它不將主人視為君主,唯命是從。有時候,你怎麼叫它,它都當沒聽見。貓和主人並不是主從關係,把它們看成平等的朋友關係更好一些。也正是這種關係,才顯得獨具魅力。
其次,貓是狩獵者,目標感和工作能力強,無須指點她就會將來犯的老鼠一舉殲滅。充分舒展,一副地道的狩獵姿勢,即便是腹中飽飽的貓在看到動著的老鼠、蟬、蝗蟲時都會抑製不住上前襲擊的衝動。而且不僅是逮到就可以,對臨死的蟲子,它還采用欲擒故縱的伎倆。也許正因為如此,才在主人麵前有點洋洋得意,顯示出一副你也要尊重我的酷樣來。